查作网

幼师评课技巧2025年最新版怎么学?

以下是幼师评课的详细技巧,分为“评课前”、“评课中”、“评课后”三个阶段,并附上具体的评课维度和话术模板。

幼师评课技巧-图1


评课前:精心准备,有的放矢

充分的准备是评课成功的基础,千万不要凭印象或感觉随意发言。

  1. 明确评课目的

    • 是新教师考核? 侧重于基本教学常规、活动组织能力、师幼互动。
    • 是骨干教师展示? 侧重于教学创新、活动设计的深度、对幼儿的观察与回应。
    • 是课题研究? 侧重于特定教学法或教育理念的实践效果。
    • 是日常教研? 侧重于发现问题、共同探讨、优化日常教学。
  2. 深入分析教案

    • 看目标: 活动目标是否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是否具体、可操作、可观察?是否符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发展水平?
    • 活动内容是否服务于目标?是否具有生活性、趣味性和挑战性?选材是否恰当?
    • 看准备: 物质准备(教具、学具、环境创设)和经验准备是否充分、适宜?
    • 看过程: 活动环节是否清晰、层层递进?是否有重难点?各环节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
  3. 带着问题进入现场

    • 教师设计的环节在实际操作中会呈现怎样的效果?
    • 幼儿会对哪些环节最感兴趣?哪些环节可能会遇到困难?
    • 教师会如何应对幼儿的突发状况和生成性问题?
    • 我可以从这节课中学到什么?可以借鉴什么?

评课中:客观观察,有效沟通

这是评课的核心环节,要做到“眼到、耳到、心到、笔到”。

(一)观察什么?—— 评课的核心维度

可以从以下五个维度进行观察和记录,这能让你的评课更有条理、更专业。

活动目标

  • 目标达成度: 活动结束后,大部分幼儿是否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了发展?(知识是否掌握?技能是否习得?情感态度是否激发?)
  • 目标适宜性: 目标是否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 内容与目标的关联性: 活动内容是否有效地支撑了目标的实现?
  • 内容的趣味性与挑战性: 内容是否吸引幼儿?是否能让幼儿“跳一跳,够得着”?
  • 内容的整合性: 是否融合了多个领域的学习(如:一个科学活动是否也渗透了语言表达和艺术创造)?

活动过程与方法

  • 环节设计: 环节是否流畅?过渡是否自然?是否有递进关系?
  • 教学方法: 教师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如:情境创设、提问引导、动手操作、游戏等)这些方法是否有效?
  • 师幼互动:
    • 教师的提问: 提问是否具有启发性?是封闭式问题(“是不是?”)还是开放式问题(“你觉得为什么会这样?”)?提问是否能引导幼儿深入思考?
    • 教师的回应: 教师是如何回应幼儿的答案、需求和突发行为的?是简单评价(“你真棒”)还是有效追问(“然后呢?”“你还有别的办法吗?”)?
    • 幼儿的参与度: 幼儿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接受?参与的面是否广?(是少数几个孩子在回答,还是大部分孩子都在思考和行动?)

幼儿表现

  • 兴趣与专注: 幼儿对活动是否感兴趣?能持续专注多久?
  • 行为与思维: 幼儿在活动中是如何操作的?如何与同伴和材料互动?他们的思维是活跃的还是停滞的?
  • 个体差异: 教师是否关注到并满足了不同能力水平幼儿的需求?(为能力强的幼儿提供了拓展材料,为能力弱的幼儿提供了支持)

教师素养

  • 教育理念: 教师是否体现“以幼儿为本”的理念?
  • 专业能力:
    • 组织能力: 活动节奏把控、常规管理是否到位?
    • 观察能力: 是否能敏锐地捕捉到幼儿的学习点和需求?
    • 应变能力: 面对突发状况(如幼儿争吵、材料损坏等)是否能灵活处理?
    • 教态与语言: 教师的语言是否儿童化、生动?教态是否亲切、自然?

(二)如何说?—— 评课的沟通艺术

评课的语言是一门艺术,直接影响到评课的效果和教师接受的程度。

  1. 先肯定,再建议(三明治沟通法)

    • 第一层(肯定): “王老师,你这节课的导入环节非常精彩,用了一个神秘的盒子,一下子就把所有孩子的注意力都抓住了,值得我们学习。”
    • 第二层(建议): “我有一个小小的建议,在幼儿操作环节,如果能提供更多样化的材料,可能会更好地满足不同孩子的探索需求,我看到有的孩子想尝试用别的材料,但没有提供。”
    • 第三层(鼓励/: “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活动,孩子们在玩中学得非常开心,如果在材料投放上再丰富一些,效果肯定会更好!”
  2. 用事实和数据说话,而非主观感受

    • 不要说: “我觉得孩子们好像不太感兴趣。”
    • 要说: “我观察到,在集体讨论的第五分钟,有3个孩子开始玩自己的手指,有2个孩子开始和旁边的小朋友小声说话。”
  3. 多提建设性意见,少做否定性评价

    • 不要说: “你这个方法不行。”
    • 要说: “我们一起来想想,除了这种方法,还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可以引导孩子?…”
  4. 多聚焦于“如何优化”,而非“哪里错了”

    • 不要说: “你的目标定得太高了。”
    • 要说: “为了让目标更容易达成,我们是不是可以把目标调整得更具体一些,尝试用两种不同材料进行比较’,而不是‘理解沉浮原理’?”
  5. 鼓励自我反思,引发同伴讨论

    • “王老师,你自己觉得这节课最成功的地方是哪里?哪个环节你觉得可以再改进一下?”
    •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当老师提出那个问题时,孩子们的反应特别不一样?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原因?”

评课后:持续跟进,共同成长

评课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1. 及时整理记录: 评课后,及时整理自己的听课笔记和评课要点,形成书面材料。
  2. 跟进改进情况: 过一段时间后,可以再次走进授课教师的课堂,看看上次提出的建议是否被采纳,效果如何,这种“回头看”的跟进非常重要。
  3. 形成教研资源: 将优秀的活动案例、有效的教学策略、典型的共性问题进行整理,形成园本教研资源库,供全体教师学习。

附:评课话术模板

对新教师的评课(侧重鼓励和基础规范)

“XX老师你好,首先非常感谢你给我们带来这节精彩的《XX》活动,我能感受到你为了这节课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尤其是你制作的XX教具,非常精美,一下子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

从今天的活动来看,你的教态非常亲切自然,和孩子们的互动也很好,大部分孩子都能跟着你的思路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

如果说有什么可以一起探讨的小地方,我觉得在环节的过渡上可以更自然一些,从故事讲到操作活动时,可以用一个更神秘的口吻或者一个简单的手指游戏来调动一下气氛,可能会让活动节奏更流畅。

你非常有潜力!继续保持热情,多观察、多思考,你的进步一定会非常快!”

对骨干教师的评课(侧重深度和创新)

“XX老师,今天听了你的《XX》活动,我深受启发,你对‘深度学习’理念的理解和实践,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幼儿活动,特别是你设计的那个‘问题链’,层层递进,不断挑战幼儿的思维,孩子们在讨论时表现出的那种深度和广度,非常令人震撼。

我想和你探讨一个细节,在孩子们分享自己的发现时,你用了一个非常棒的开放式问题‘你还有什么不一样的发现吗?’,这个提问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我注意到,有一个孩子提出了一个你预设之外的观点,当时你给予了肯定并引导他继续表达,做得非常棒。

我在想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