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美术创意手工教案:《会跳舞的毛毛虫》
活动名称
会跳舞的毛毛虫

活动领域
艺术领域(美术手工)
参与对象
中班幼儿(4-5岁)
活动目标
- 认知目标:认识圆形,了解毛毛虫的基本形态特征(由许多圆形身体组成)。
- 技能目标:
- 学习使用剪刀沿直线剪出圆形。
- 练习将圆形进行串联组合,制作毛毛虫的身体。
- 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如卡纸、活动眼珠、彩笔)进行装饰,发展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
- 情感目标:
- 体验手工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乐于展示自己的作品。
- 激发对大自然中小动物的喜爱和好奇心。
活动准备
- 教师准备:
- 毛毛虫的图片、视频或绘本(如《好饿的毛毛虫》)。
- 一只制作好的范例“会跳舞的毛毛虫”。
- 轻快活泼的背景音乐。
- 幼儿材料(人手一份):
- 绿色卡纸(剪成约2cm宽的长条,方便幼儿剪出圆形)。
- 彩色圆形卡纸(红、黄、蓝、紫等多种颜色,直径约4-5cm,数量若干,供幼儿自由选择)。
- 安全剪刀。
- 固体胶或胶棒。
- 活动眼珠(2颗)或黑色圆形纸片。
- 彩笔或水彩笔。
- 背景卡纸(浅绿色或天蓝色,作为毛毛虫的舞台)。
- 小木棒或吸管(一根,用于制作手柄)。
活动过程
(一) 导入部分:故事与猜谜,激发兴趣 (约5分钟)
-
情境导入:
- 教师播放轻快的音乐,神秘地拿出毛毛虫的图片或绘本。
- 提问引导:“小朋友们,春天来了,花园里来了一位可爱的小客人,它有长长的身体,有很多很多脚,走路一扭一扭的,你们猜猜它是谁?”(引导幼儿说出“毛毛虫”)
-
观察与讨论:
- 出示毛毛虫的图片或绘本,引导幼儿仔细观察:“我们来看看,毛毛虫长什么样子呀?”(引导幼儿说出:有头、有身体、身体是一节一节的,像小圆圈连在一起)。
- 教师小结:“对了,毛毛虫的身体是由一个一个的圆形组成的,它的头上有眼睛和触角,走起路来一扭一扭的,真可爱!我们自己来做一只会跳舞的毛毛虫好不好?”
(二) 基本部分:示范与创作,动手实践 (约20分钟)
-
教师示范讲解:
- 教师出示范例作品,让幼儿欣赏,并提问:“看,我的毛毛虫会跳舞!你们想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吗?”
- 剪身体
拿出准备好的绿色长条卡纸,“我们先来给毛毛剪身体,用小手捏住剪刀,沿着这条线,一下一下地剪,就能剪出一个个小圆圈啦。”(教师边说边慢动作示范,强调安全使用剪刀:“剪刀宝宝嘴巴尖,小朋友使用时要小心,不能对着自己和别人。”)
- 串身体
“剪好这么多圆圈后,我们请胶棒宝宝来帮忙,在每个圆圈的边上涂上胶水,然后把它们一个一个粘在一起,毛毛虫的身体就变长啦!”(教师示范将圆形首尾相连粘成一长串)。
- 做头部
- “毛毛虫的脑袋要大一点,我们用一个最大的圆圈来做它的头。”(拿出一个稍大的圆形卡纸)。
- “给脑袋贴上亮亮的眼睛(贴上活动眼珠),再用彩笔画上它可爱的嘴巴和长长的触角。”
- 组装与装饰
- “我们把毛毛虫的身体粘在脑袋后面,为了让它能在舞台上跳舞,我们可以在它的背面粘上一根小木棒或吸棒,这样我们就可以举着它跳舞啦!”
- 鼓励幼儿可以在身体上用彩笔画上斑点,或者用不同颜色的圆形,让毛毛虫更漂亮。
-
幼儿自主创作:
- 分发材料,幼儿开始动手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关注个体差异。
- 指导要点:
- 对于使用剪刀有困难的幼儿,教师可以提供预先剪好的圆形,让他们专注于粘贴和装饰环节。
- 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鼓励他们尝试用不同颜色、大小的圆形,创造独一无二的毛毛虫。
- 提醒幼儿胶水不要涂得太多,保持桌面和画面的整洁。
-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给毛毛虫画上不同的表情和动作。
(三) 结束部分:展示与分享,体验快乐 (约5分钟)
-
作品展示会:
- 将幼儿的作品一一展示在“毛毛虫花园”的展示墙上。
- 播放背景音乐,请幼儿举着自己的“会跳舞的毛毛虫”,在教室里自由地“扭动”起来。
-
分享与评价:
- 请几位幼儿大胆地介绍自己的作品:“你的毛毛虫在吃什么?它是什么颜色的?它开心吗?”
- 教师进行积极评价,重点表扬幼儿的创意、努力和认真的态度,而不是作品的“像不像”。“看,XX小朋友的毛毛虫穿了一件彩虹色的衣服,真特别!”“YY小朋友的毛毛虫笑得真开心,它一定很喜欢这个新家!”
-
活动延伸:
- 将幼儿的作品布置成主题墙,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欣赏和交流。
- 在表演区投放幼儿制作的毛毛虫,鼓励他们进行故事表演。
活动延伸
- 区域活动:在美工区继续提供材料,让幼儿尝试制作毛毛虫的食物(苹果、梨等),或用超轻黏土制作立体的毛毛虫。
- 语言活动:结合绘本《好饿的毛毛虫》,引导幼儿讲述毛毛虫的成长故事。
- 科学活动:观察真实的毛毛虫(或视频),了解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蜕变过程。
安全提示
- 强调剪刀的安全使用规则,教师需全程关注幼儿使用剪刀的情况。
- 提醒幼儿不要将活动眼珠、小纸片等放入口、鼻、耳中。
- 注意胶水不要误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