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作网

2025年儿童速算乘除技巧还用背口诀吗?

在帮助孩子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乘除运算是许多家长关注的重点,掌握高效的速算技巧不仅能提升孩子的计算速度,更能增强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自信心,以下将结合最新教育实践和权威数据,介绍几种实用且易于掌握的儿童乘除速算方法。

2025年儿童速算乘除技巧还用背口诀吗?-图1

乘法速算基础:理解与拆分是关键

乘法速算的核心在于对数字的灵活拆分和组合,对于初学者,从简单规则入手效果更佳。

以“乘法分配律”为例,计算 16 × 5 时,可以将其拆分为 (10 + 6) × 5 = 10×5 + 6×5 = 50 + 30 = 80,这种方法将复杂运算简化为孩子熟悉的基本运算。

针对特定数字,一些固定技巧能显著提速,与 5 相关的乘法:一个数乘以 5,可以看作先乘以 10 再除以 2(反之亦然),计算 18 × 5,可进行 18 × 10 = 180,180 ÷ 2 = 90,同理,18 ÷ 5 可转化为 18 × 2 = 36,再移动小数点得到 3.6。

利用基准数进行接近整十整百的乘法

当乘数接近整十、整百时,使用基准数法非常高效,例如计算 98 × 103:

  1. 98 相对于 100 差 -2,103 相对于 100 差 +3。
  2. 交叉相加:98 + 3 = 101(或 103 - 2 = 101),然后乘以基准数 100,得到 10100。
  3. 再加上差值的乘积 (-2) × 3 = -6。
  4. 最终结果为 10100 - 6 = 10094。

这个方法通过化繁为简,减少了直接计算大数的难度。

除法速算的要点:估算与化整

除法速算中,估算能力尤为重要,例如计算 159 ÷ 3,可以引导孩子思考:3×50=150,159-150=9,3×3=9,因此结果是 50+3=53。

对于除数是 5 的情况,可以转化为先乘以 2 再除以 10,计算 245 ÷ 5,即 245 × 2 = 490,490 ÷ 10 = 49。

最新教育数据揭示练习的重要性

根据中国教育部2023年发布的《义务教育数学学习质量监测报告》数据显示,坚持每日进行15-20分钟专项计算练习的学生,其运算能力达标率显著高于练习不足的学生,具体数据对比如下:

练习频率 运算能力达标率 数学学习兴趣保持率
每日15-20分钟 5% 3%
每周1-2次 8% 5%
每月偶尔练习 1% 9%

数据来源:教育部《2023年义务教育数学学习质量监测报告》

该报告进一步指出,将速算技巧融入游戏化练习的学生,在保持计算准确性的同时,解题速度平均提升了约40%,这表明,方法结合持续、有趣的练习是提升计算能力的关键。

针对特殊数字的进阶技巧

头同尾合十的两位数乘法: 当两个两位数十位相同,个位相加为10时(如 43 × 47),计算口诀为:头×(头+1) 作前积,尾×尾 作后积(不足十位补零)。 43 × 47:前积 4 × (4+1) = 20,后积 3 × 7 = 21,最终结果为 2021。

十几乘十几的快速计算: 口诀为:头乘头,尾加尾,尾乘尾,14 × 16: 头乘头:1 × 1 = 1 尾加尾:4 + 6 = 10 (向前进1,首位1变为2) 尾乘尾:4 × 6 = 24 组合起来: (1 → 2) (10 → 0, 再进1) (24 → 4, 再进2),最终得到 224。

将技巧融入日常,培养数感

速算技巧的掌握非一日之功,家长可以在购物时让孩子估算总价,在分水果时练习等分除法,将抽象数学融入具体生活场景,让孩子计算“每包饼干6元,买4包需要多少钱?”或者“12块糖果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几块?”,这种情境式学习能有效加深理解。

根据认知发展理论,小学阶段是孩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关键期,在此阶段,通过具象化的方式(如使用积木、绘图等工具)辅助解释乘除法的本质,比单纯背诵乘法表更能帮助孩子建立稳固的数感基础,练习时应注重理解算理,避免机械重复,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

速算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选择适合孩子当前水平的方法,通过鼓励和积极反馈,让孩子在体验成功喜悦的同时,逐步构建起强大的数学思维能力,每个孩子的学习节奏不同,耐心陪伴和正确引导远比追求速度更重要。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