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作网

创意景观设施如何激活城市公共空间活力?

“创意景观设施”是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可能性的领域,它早已超越了传统的座椅、路灯和雕塑,而是融合了艺术、科技、生态、互动和社区文化,旨在创造独特、有意义且引人入胜的公共空间。

创意景观设施-图1

以下我将从核心理念、分类案例、设计要点三个方面,为您全面解析创意景观设施。


核心理念:从“功能”到“体验”

现代创意景观设施的设计理念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核心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体验、互动和情感连接

  1. 互动性: 设施不再是单向的“观看”对象,而是邀请公众参与、玩耍、探索的媒介,通过触摸、声音、光线或动作来改变设施的状态。
  2. 艺术性: 将设施本身视为一件大地艺术品或装置艺术,使其成为地标的视觉焦点,讲述场地的故事或表达某种艺术理念。
  3. 科技融合: 结合传感器、LED、AR(增强现实)、物联网等技术,创造动态的、可响应的智能景观,让空间“活”起来。
  4. 生态可持续: 采用环保材料(如回收塑料、再生木材)、雨水收集系统、垂直绿化、太阳能供电等,使设施不仅美观,还具有生态教育意义。
  5. 叙事性与文化性: 设施是场地的“讲述者”,通过设计语言、材料或符号,嵌入当地的历史、文化或社区记忆,增强场所认同感。

创意景观设施分类与案例

互动游乐设施

这类设施打破传统游乐场的模式,适合所有年龄段,鼓励社交和创造性游戏。

  • 案例1:声光互动地面

    • 描述: 地面铺装嵌入压力传感器或LED灯带,当行人走过、奔跑或跳跃时,脚下会亮起不同颜色或图案的光,并可能发出悦耳的声音。
    • 效果: 将枯燥的路径变成互动的音乐键盘或光画布,尤其受儿童喜爱,也增添了空间的趣味性和活力。
    • 代表项目: 日本teamLab的《无界自然》中的互动地面。
  • 案例2:攀爬网与绳索矩阵

    • 描述: 采用高强度、色彩鲜艳的绳索,构建成复杂的攀爬矩阵、隧道或“鸟巢”结构,其设计鼓励身体协调、空间探索和团队协作。
    • 效果: 不仅提供传统游乐设施无法比拟的攀爬体验,其本身也极具雕塑感,成为公园的视觉中心。
  • 案例3:互动水景

    • 描述: 水景不再是静态的喷泉,通过红外感应,水流会“躲避”行人,形成互动;或者水流会根据人的位置和动作,形成不同的图案和声音。
    • 效果: 在炎炎夏日提供独特的清凉体验,充满趣味和惊喜,是公共空间中极具吸引力的社交节点。

艺术装置与休憩设施

这类设施将艺术与功能完美结合,让“坐下休息”本身成为一种享受。

  • 案例1:编织座椅与雕塑长椅

    • 描述: 使用金属丝、藤条、木材等材料,编织出形态各异、如艺术品般的长椅,它们可以是曲线、波浪,甚至是抽象的动物形态。
    • 效果: 打破传统长椅的沉闷,提供独特的视觉美感和触感,成为街头或公园中的小型艺术品。
  • 案例2:漂浮的“云朵”座椅

    • 描述: 使用白色、轻盈的膜材料(如ETFE或PTFE),构建出蓬松如云朵般的座椅或遮阳棚,内部填充空气,使其看起来轻若无物。
    • 效果: 创造出梦幻、放松的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非常适合作为冥想区或儿童阅读角。
  • 案例3:声音花园

    • 描述: 将乐器或发声装置融入景观中,由不同长度的金属管组成的“风琴墙”,敲击时会发出不同音高;或是由悬挂的金属盘组成的“音叉森林”,风吹过时会发出悦耳的铃声。
    • 效果: 将自然的声音(风)转化为音乐,为空间增添听觉维度,鼓励人们用耳朵去“探索”环境。

智能与科技景观

这类设施代表了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让公共空间更高效、更智能。

  • 案例1:智能路灯

    • 描述: 集成了Wi-Fi热点、环境传感器(监测空气质量、温湿度)、USB充电口、紧急呼叫按钮,甚至可以根据人流和天气自动调节亮度和色温。
    • 效果: 一灯多用,成为智慧城市的基础节点,提升公共安全性和便利性。
  • 案例2:AR互动信息牌

    • 描述: 游客通过手机扫描景观中的特定标识或雕塑,屏幕上会叠加显示虚拟信息,如历史场景复原、植物3D模型、虚拟故事讲解等。
    • 效果: 将静态的科普介绍变为沉浸式的体验,让历史文化“活”起来,极大地丰富了游览的深度。
  • 案例3:动态光雕墙

    • 描述: 建筑外墙或大型景观墙面由LED屏幕构成,可以根据时间、天气、甚至社交媒体上的关键词实时变换图案和色彩。
    • 效果: 创造出巨大的、动态的城市画布,使建筑本身成为公共艺术,提升城市夜间活力和辨识度。

生态可持续设施

这类设施不仅美观,更承载着教育和生态功能。

  • 案例1:垂直绿墙与苔藓画

    • 描述: 在建筑墙面或独立框架上种植各种植物,形成立体的生态景观,也可以用苔藓、蕨类等植物在墙上拼出图案。
    • 效果: 美化环境、净化空气、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同时为昆虫和鸟类提供栖息地,是天然的“城市之肺”。
  • 案例2:雨水花园与海绵设施

    • 描述: 设计下凹式绿地、植草沟等,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自然地收集、过滤和净化雨水,使其回渗地下或再利用。
    • 效果: 将雨水管理设施景观化,成为展示生态技术的自然教室,有效应对城市内涝问题。
  • 案例3:再生材料构筑物

    • 描述: 使用回收的塑料瓶、废弃的木材、海洋垃圾等再生材料,建造座椅、凉亭或雕塑。
    • 效果: 赋予废弃物新的生命,传递环保理念,让景观设施本身成为一个关于可持续发展的故事。

设计要点与未来趋势

设计一个成功的创意景观设施,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1. 因地制宜: 必须紧密结合场地的自然条件、文化背景和社区需求,避免生搬硬套。
  2. 维护考量: 创意设计不能以牺牲易用性和可维护性为代价,材料选择、结构设计都要考虑后期的清洁、修理和更换成本。
  3. 全龄友好: 设计应兼顾儿童、青年、老人和残障人士的需求,创造包容性的公共空间。
  4. 安全第一: 互动设施的结构、材料、电路等必须符合严格的安全标准。

未来趋势:

  • 更深度的人机交互: 脑机接口、AI算法将使景观设施能更“懂”人的需求。
  • 模块化与可变性: 采用模块化设计,设施可以根据不同活动需求进行重组和变化。
  • 生物设计: 景观设施将更多地融入生物学原理,如模仿生物结构的自修复材料、能净化空气的涂层等。
  • 数据可视化景观: 将城市运行数据(如交通流量、能源消耗)通过灯光、投影等形式在景观中可视化,让市民直观感受城市脉搏。

创意景观设施是城市的“表情”和“对话者”,它们不再是冰冷的硬件,而是充满温度、故事和智慧的有机体,旨在提升我们的生活品质,塑造更美好、更人性化、更可持续的未来城市。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