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段子的核心结构——三段论
一个最经典的段子,通常遵循一个简单的结构,我们称之为“三段论”或“铺垫-包袱”结构。

- 铺垫: 这部分是段子的“正文”,用来建立场景、人物、事件,把听众带入一个正常的、符合逻辑的语境中。关键是:要让听众觉得“这很正常”。
- 转折: 这是段子的“心脏”,是逻辑发生改变的地方,它通常是一个词、一句话或一个动作,用来打破铺垫建立的正常逻辑。关键是:要让听众觉得“嗯?有点不对劲”。
- 包袱: 这是段子的灵魂,是最终引爆笑点的地方,它揭示了转折背后的真正含义,让听众在恍然大悟之后,因为逻辑的错位和意外而发笑。关键是:要让听众觉得“哈哈哈哈,原来如此!”。
举个例子:
铺垫: 我女朋友最近总说我一点也不浪漫。 转折: 于是我今天特意去花店买了一束玫瑰。 包袱: 花店老板说:“先生,您女朋友一定很幸福吧?” 我说:“不,我是要送给我妈。” 老板说:“这更浪漫了!” 我说:“因为花是我妈给我买的。”
你看,前两句话让你以为这是一个关于爱情的浪漫故事(铺垫),第三句话让你开始怀疑(转折),最后一句揭示了真相,逻辑的反转带来了笑果(包袱)。
第二部分:核心创作技巧
有了结构,我们来看看往里面填充内容的“武功秘籍”。
预期违背
这是最核心、最有效的技巧,人类的幽默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预期的打破,你引导听众走向一个方向,然后突然把他们拉到另一个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向。
- 如何操作:
- 建立强烈预期: 铺垫部分要足够具体、常见,让听众能迅速建立自己的判断。
- 提供意外答案: 转折和包袱要出乎意料,但又能在某种逻辑上自圆其说(哪怕是歪理)。
例子:
铺垫: 我老婆问我:“我和你妈同时掉水里,你先救谁?” 预期: 大多数人会回答“救你”或者“我妈”来化解矛盾。 转折+包袱: 我说:“我当然先救你啊。” 她感动得快哭了,我说:“因为我会游泳,你不会。”
夸张与荒诞
将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绪或逻辑放大到极致,或者引入完全不相关的荒诞元素,制造强烈的反差感。
- 如何操作:
- 情绪夸张: 把“有点烦”说成“我连蚂蚁搬家都想给它一脚”。
- 行为夸张: 把“减肥”说成“我看见体重秤上的数字,感觉它在对我进行人格侮辱”。
- 逻辑荒诞: “每次一到周一,我的身体就像被掏空,灵魂还在床上呼呼大睡。”
例子:
我发誓我不是懒,我只是身体和床产生了深厚的量子纠缠,每次想到要起床,就会触发一个叫“再睡五分钟”的观测效应。
自嘲
把自己作为“靶子”,拿自己的缺点、尴尬经历或糗事开玩笑,这不仅能制造笑料,还能拉近与听众的距离,显得你真实、接地气。
- 如何操作:
- 承认缺点: “我的人生两大错觉:手机震动了,以及她喜欢我。”
- 调侃失败: “我的健身卡办了三年,最成功的一次,就是让我深刻理解了什么叫‘持之以恒’地交钱。”
例子:
别人都是靠才华追女生,而我,主要靠脸皮厚,可惜我脸皮厚的地方不对,主要在肚子上。
类比与比喻
用一个意想不到的、生动形象的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制造出一种“原来还能这么比”的新鲜感和趣味性。
- 如何操作:
- 寻找共同点: 找出两个事物之间隐藏的、有趣的相似性。
- 制造反差: 让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产生联系。
例子:
上班的心情,就像薛定谔的猫,你永远不知道今天会不会有惊喜(老板的问候),还是惊吓(突然的deadline)。
我的工作状态,就像Wi-Fi信号,时强时弱,但大部分时间在“正在连接”。
关联与联想
从一个话题A,通过一系列看似合理但实则“跳跃”的联想,最终跳到话题B,而B才是笑点所在,这种“神转折”往往出其不意。
例子:
话题A(天气): 今天天气真不错。 联想1: 天气好了,就想出去玩。 联想2: 出去玩,就得花钱。 话题B(笑点): 今天天气不错,也意味着我的钱包又要空了。
第三部分:创作流程与练习方法
光有技巧还不够,实践出真知。
第一步:灵感来源
- 生活是最好的素材库: 你的糗事、尴尬的社交经历、听来的八卦、网络热点、身边人的口头禅,都是金矿。
- “What if”思维: 对日常事物进行提问,如果狗会说话,它会怎么评价它的主人?如果蚊子吸血前会先问“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如果上班不是打卡,而是打怪升级?
- 关注优秀段子手: 分析他们是怎么写的,用了什么技巧,结构是怎样的,但不要抄袭,要学习“神”。
第二步:创作步骤
- 确定核心笑点: 先想好你最想说的那个“包袱”是什么,我妈给我买花”。
- 倒推铺垫: 围绕这个包袱,设计一个能让它成立的铺垫,女朋友说我浪漫”。
- 设计转折: 想一个能自然引出包袱的转折,花店老板的对话”。
- 打磨语言: 反复朗读,看是否通顺、流畅,有没有更好的词可以替换,语言要精炼,铺垫不宜过长。
第三步:修改与迭代
- “冷笑话”测试: 写完后,自己念几遍,如果自己都觉得不好笑,或者笑不出来,大概率是失败了。
- 找朋友测试: 这是最重要的一步,把段子讲给朋友听,观察他们的反应。
- 笑了: 恭喜你!
- 没笑: 问他们“你觉得哪里不好笑?”或者“你预期会是什么结局?” 这能帮你找到问题所在。
- 笑了,但笑点和你想的不一样: 说明你有意外收获,可以保留这个新笑点。
- “杀青”原则: 如果一个段子怎么改都不好笑,果断放弃,别浪费感情,这叫“杀青”(Cut the loss)。
第四部分:避坑指南
- 避免冒犯: 不要拿别人的痛苦、生理缺陷、种族、信仰等开玩笑,自嘲可以,嘲人不行,幽默的目的是让大家都开心,而不是让某个人难堪。
- 避免烂俗: “我怀疑我的手机被监听了,因为我刚查了‘如何甩掉一个胖子’,就给我推送了健身房广告。” 这种梗已经被用烂了,除非你有非常新颖的包装,否则尽量避免。
- 避免冗长: 铺垫太长会稀释笑点,让听众失去耐心,力求用最少的字,讲清一件事。
编段子 = (铺垫 + 转折 + 包袱) + (预期违背/夸张/自嘲/类比/联想) + 生活观察 + 反复修改
从今天起,试着用这些技巧去观察生活,把你的奇思妙想记录下来,幽默是一种可以习得的技能,多看、多想、多练,你也能成为那个最会讲故事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