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份中国新冠疫情:数据追踪与分析
疫情总体态势
2023年7月,中国新冠疫情呈现局部散发与零星反弹态势,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每日疫情通报数据显示,7月份全国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本土无症状感染者数量较6月份有所上升,但整体处于可控范围内。
以7月15日为例,当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156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42例,本土病例114例(广东32例,甘肃24例,广西22例,上海17例,重庆9例,四川5例,浙江3例,内蒙古2例),当日新增无症状感染者678例,其中境外输入77例,本土601例(甘肃329例,广西174例,河南33例,山东26例,广东17例,上海15例,四川5例,浙江2例)。
重点地区疫情数据详析
广东省疫情情况
广东省作为人口大省和经济活跃地区,7月份疫情呈现多点散发态势,7月10日至7月20日期间,广东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287例,无症状感染者563例,广州市在7月15日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达到18例,主要集中在海珠区和天河区;深圳市在7月18日报告新增9例确诊病例,涉及福田区和南山区多个街道。
具体到7月17日数据,广东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5例(广州12例,深圳7例,珠海3例,佛山2例,东莞1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42例(广州19例,深圳11例,佛山6例,东莞4例,中山2例),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多数病例与既往感染者存在时空交集,传播链条相对清晰。
甘肃省疫情反弹
甘肃省在7月份经历了较为明显的疫情反弹,7月10日,兰州市报告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2例,随后疫情快速扩散,截至7月20日,甘肃省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486例,无症状感染者2153例,成为7月份全国疫情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
以7月12日为例,甘肃省新增确诊病例54例(兰州市36例,临夏州12例,白银市4例,天水市2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238例(兰州市164例,临夏州58例,白银市10例,定西市4例,天水市2例),兰州市城关区、七里河区成为疫情重灾区,当地迅速启动了区域性核酸检测和临时管控措施。
上海市疫情监测
上海市在7月份疫情总体平稳,但仍有零星散发,7月1日至7月31日,上海市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87例,无症状感染者346例,疫情主要集中在浦东新区、闵行区和静安区等人口密集区域。
具体来看7月8日数据,上海市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1例(浦东新区4例,闵行区3例,静安区2例,徐汇区1例,长宁区1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48例(浦东新区16例,闵行区12例,静安区8例,徐汇区5例,长宁区4例,普陀区3例),基因测序结果显示,病毒主要为奥密克戎BA.5.2变异株,与国内其他地区流行株高度同源。
全国疫苗接种进展
截至7月31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9亿剂次,全程接种人数达9亿人,完成加强免疫接种7亿人,60岁以上老年人接种覆盖人数达4亿人,完成全程接种2亿人,覆盖率分别为3%和0%。
7月份全国新增疫苗接种量约为4200万剂次,其中加强免疫接种占比约65%,各省份中,江苏省、山东省和广东省7月份疫苗接种量位居前列,分别达到380万剂次、350万剂次和320万剂次。
变异株监测情况
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对7月份全国报送的5686例新冠病毒基因组序列进行分析显示,奥密克戎变异株占比100%,其中BA.5.2及其亚分支占3%,BF.7及其亚分支占8%,XBB系列变异株占9%,值得关注的是,XBB.1.5和XBB.1.16等具有更强免疫逃逸能力的亚型占比呈上升趋势,7月下旬已达到7%。
医疗资源准备情况
截至7月底,全国定点医院床位总数达2万张,重症监护床位3万张;方舱医院储备床位8万张,各省份按照"应设尽设"原则,二级以上医院发热门诊设置率达7%,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热诊室设置率达2%。
7月份全国发热门诊日均诊疗量约为8万人次,较6月份上升3%,但远低于2022年12月疫情高峰时期的7万人次,药品供应方面,重点监测的6类治疗药品生产企业库存量保持在5亿盒,流通环节库存量8亿盒,能够满足临床和患者用药需求。
疫情防控措施调整
7月份,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多部门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方案(第十版)》,进一步优化调整风险人员隔离管理措施,取消入境人员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要求,调整为"自愿自费检测+健康监测";密切接触者管理措施从"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5天居家健康监测"。
各地根据疫情形势动态调整防控措施,北京市在7月11日宣布取消公共场所核酸阴性证明查验;上海市自7月15日起不再要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佩戴口罩;广东省于7月20日优化调整发热患者就诊流程,允许抗原检测阴性且症状轻微者居家治疗。
国际比较与趋势分析
与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全球疫情数据对比,7月份中国新增确诊病例数占全球比例不足3%,新增死亡病例数占比不足1%,美国同期日均新增确诊病例约2万例,死亡150例;日本日均新增8500例,死亡30例;韩国日均新增5600例,死亡12例。
专家分析指出,7月份中国疫情反弹主要与暑期人员流动增加、国际新变异株输入和部分人群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有关,预计8月份疫情仍将保持低水平流行,出现大规模反弹的可能性较低,但需持续关注XBB系列变异株的传播动态和致病力变化。
公共卫生建议
基于7月份疫情数据,疾控部门向公众提出以下建议:
- 60岁以上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人群等重症高风险人群应及时完成全程接种和加强免疫
- 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时应做好健康监测,必要时及时就医
- 人员密集场所和密闭空间建议佩戴口罩,注意手卫生和咳嗽礼仪
- 暑期出行前关注目的地疫情信息,旅途中做好个人防护
-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增强自身免疫力
7月份中国新冠疫情数据显示,虽然局部地区出现反弹,但全国疫情形势总体平稳可控,通过科学精准的防控措施和广泛的疫苗接种,中国继续保持着全球疫情防控的较好成效,随着防控经验的积累和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社会经济发展与疫情防控之间的平衡将更加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