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理念:建立评分的“坐标系”
在打分前,评委首先要建立一个清晰的“评分坐标系”,确保所有评判都有据可依,避免凭感觉打分。

- 心中有标准,眼中有尺度:明确本次比赛的核心要求是什么?是技巧的展现,还是情感的深度?是经典作品的诠释,还是原创作品的感染力?根据比赛级别和性质,在心中设定一个基准线。
- 横向比较,纵向定位:不要孤立地看待每一个选手,所有选手打完后,要进行横向比较,找出本次比赛中最优秀的、最典型的、最差的,以此为参照系,给其他选手定位,避免分数扎堆或两极分化。
- 专业第一,个人偏好第二:评委的专业素养体现在能否超越个人喜好,你可能不喜欢某首诗的风格,但如果一个选手把它诠释得淋漓尽致,也应该给出高分,要评价的是“朗诵水平”,而不是“个人喜好”。
评分维度:搭建评分的“金字塔”
一个优秀的朗诵,是多个维度综合作用的结果,评委可以从以下几个核心维度进行打分,这就像一个金字塔,情感与内涵是塔基,语言与技巧是塔身,台风与形象是塔尖。
第一层:情感与内涵 (塔基 - 核心灵魂)
这是朗诵的灵魂,决定了作品能否打动人心。
- 理解深度:是否准确把握了作品的主题思想、时代背景和作者意图?是停留在表面,还是挖掘出了深层含义?
- 情感真挚:情感是否真实自然?是“演”出来的,还是发自内心的流露?能否让听众产生共鸣?
- 内涵传达:是否通过声音和表演,将作品的文学美感和思想价值有效地传递给了观众?
第二层:语言与技巧 (塔身 - 表现工具)
这是表达情感和内涵的载体,是技术层面的硬功夫。
- 普通话标准:发音是否标准、清晰、吐字归音是否到位?有无方言口音或明显的语音错误?
- 声音控制:
- 音量:能否根据作品需要自如地控制声音大小,做到强弱分明?
- 音色:声音是否优美、有质感,有无沙哑、刺耳等缺陷?
- 语速:语速是否恰当?能否做到快慢结合,张弛有度,不拖沓不赶场?
- 停连:停顿和连接是否准确、自然?停顿是否起到了强调、区分、换气等作用?
- 语调与重音:
- 语调:能否通过语调的抑扬顿挫,准确表达出喜、怒、哀、乐等不同情绪?
- 重音:能否准确找出并突出句中的关键词语,使语意更加清晰、重点更加突出?
- 节奏与韵律:对于诗歌、散文等文体,是否能把握好内在的节奏感和韵律美,读出音乐性?
第三层:台风与形象 (塔尖 - 整体呈现)
这是给观众的第一印象,是专业素养的综合体现。
- 仪态仪表:着装是否得体、大方、符合作品风格?精神面貌是否饱满、自信?
- 肢体语言:眼神、表情、手势、身姿是否自然、协调、富有表现力?是否恰当辅助了朗诵内容,而不是多余或夸张的“表演”?
- 舞台表现力:与观众的眼神交流是否到位?能否利用舞台空间,与作品形成互动?整体上是否具有强大的舞台气场和感染力?
加分项 (锦上添花)
- 作品选择:所选作品是否适合朗诵者自身特点?是否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 个人特色:是否有独特的朗诵风格和声音魅力,让人印象深刻?
- 临场应变:如果出现小失误(如忘词、口误),能否沉着、巧妙地化解,不影响整体效果?
操作流程:确保打分的“三公”原则
公平、公正、公开是打分的基本原则,科学的操作流程是实现这一原则的保障。
-
赛前准备
- 熟悉规则:仔细阅读比赛评分细则,了解各项分值权重。
- 统一标准:如果是多位评委,最好在赛前进行简短沟通,对评分标准达成共识,特别是对“优秀”和“不合格”的界定。
- 调整状态:保持专注和客观,摒弃杂念。
-
赛中评分
- 即时记录:不要凭记忆打分,准备一张草稿纸,在每位选手朗诵时,快速记录下其优缺点和初步印象。
- 优点:情感饱满、重音突出、台风稳健。
- 缺点:语速过快、个别字音不准、手势僵硬。
- 关键词:真挚、大气、紧张、平淡。
- 分项打分:如果评分表是分项的(如内容20分,技巧40分等),严格按照分项进行打分,最后再加总分,这能避免“一好遮百丑”或“一票否决”的极端情况。
- “基准分”法:可以给第一个选手一个“基准分”(比如75分),然后后续的选手都以此为参照进行比较,如果比他好,就往上加分;如果比他差,就往下减分,这有助于保持分数的连贯性和可比性。
- 即时记录:不要凭记忆打分,准备一张草稿纸,在每位选手朗诵时,快速记录下其优缺点和初步印象。
-
赛后复核
- 横向比较:所有选手朗诵完毕后,快速浏览所有评分记录,检查分数分布是否合理,如果所有人的分数都在80-90分之间,可能标准偏松;如果都在60-70分之间,可能标准偏严,可以进行微调。
- 检查异常分:检查是否有某个评委给出的分数与其他评委差距过大(俗称“打高分”或“打低分”),在合议环节,可以请该评委简单陈述理由,以确保评分的公正性。
- 最终确认:在合议或确认无误后,再填写正式的评分表。
常见误区:需要警惕的“评分陷阱”
- 光环效应/第一印象:因为选手的某个闪光点(如长得好看、声音好听)而给出过高或过低的整体评价,要提醒自己,这是一个综合性的比赛。
- 个人偏好:只喜欢某种类型的作品(如古典诗词或现代诗),而对其他类型带有偏见,要评价的是“朗诵这个作品”的水平,而不是“我喜欢这个作品”的程度。
- 从众心理:其他评委打了高分,自己也跟着打高分,缺乏独立判断。
- 苛求完美:用专业播音员的标准去要求所有选手,导致普遍分数偏低,要考虑到这是比赛,是业余或半专业的展示,应鼓励为主,择优录取。
- 以貌取人/以声取人:过度关注选手的外表或声音条件,而忽略了其对作品的理解和二度创作的能力。
成为一名优秀的朗诵比赛评委,需要做到:
- 用“心”去感受:深入理解作品,感受选手传递的情感。
- 用“脑”去分析:理性地从多个维度拆解选手的表现。
- 用“尺”去衡量:建立统一、客观的评分标准,并贯穿始终。
- 用“眼”去比较:在所有选手中找到参照,精准定位。
掌握了这些技巧,你的打分将不仅是一串冰冷的数字,更是对每一位选手辛勤付出的专业、公正的认可,也是对他们未来艺术道路的宝贵指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