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采访技巧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它不仅仅是“多问问题”,而是关乎准备、执行、共情和反思的综合能力,无论你是记者、市场研究员、HR还是内容创作者,以下这些技巧都能帮助你进行更高效、更有深度的采访。

我将从采访前、采访中、采访后三个阶段,以及贯穿始终的核心心法来为你详细拆解。
第一阶段:采访前的准备 —— 成功的采访,80%靠准备
准备不足是采访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充分的准备能让你建立自信,提出有深度的问题,并掌控采访节奏。
明确采访目标
- 问自己: 这次采访的核心目的是什么?是想获取一个事实、一个故事、一个观点,还是一段引语?目标越清晰,你的问题就越有方向。
- 例子:
- 模糊目标: “聊聊你创业的经历。”
- 清晰目标: “了解他在公司面临资金链断裂时,是如何做出关键决策的,以及这个决策对后续发展的影响。”
深入研究背景
- 关于受访者: 他的教育背景、职业履历、过往言论、兴趣爱好、近期动态等,了解得越多,你越能找到共同话题,提出让他觉得“你很懂我”的问题。
- 关于主题: 如果是事件或行业采访,你需要掌握相关的背景知识、关键数据和不同观点,这能让你在采访时跟上对方的思路,并提出有洞察力的问题。
- 工具: 搜索引擎、社交媒体(领英、微博等)、过往的报道、访谈、书籍等。
准备核心问题清单
- 结构化问题: 准备一个包含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的清单。
- 开放式问题: 以“什么”、“如何”、“为什么”、“请谈谈……”开头,鼓励对方详细阐述,是获取故事和观点的关键。
- 封闭式问题: 用“是/否”或简单事实回答,适合确认细节,但不宜过多。
- 逻辑顺序: 问题清单最好有逻辑顺序,通常从轻松、宽泛的话题开始,逐步过渡到深入、敏感的核心问题,最后以轻松、总结性的问题收尾,这像剥洋葱,一层层深入。
- 破冰问题: “您最初是如何对[行业/领域]产生兴趣的?”
- 核心问题: “在您看来,这个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如果重来一次,您会做出什么不同的选择?”
- 收尾问题: “对于有志于进入这个领域的年轻人,您有什么建议?”
准备设备和环境
- 设备: 确保录音笔/手机、麦克风、摄像机(如果需要)电量和存储空间充足,提前测试设备,确保一切正常。
- 环境: 如果是线下采访,提前确认场地是否安静、网络是否通畅,如果是线上采访,测试好视频软件,并选择一个整洁、专业的背景。
第二阶段:采访中的执行 —— 倾听的艺术,而非提问的技巧
这是将准备付诸实践的阶段,关键在于灵活应变和积极倾听。
建立融洽的采访氛围
- 寒暄与破冰: 开始时不要直接进入正题,花几分钟聊聊天气、共同的兴趣点或感谢对方抽出时间,让对方放松下来。
- 说明规则: 简单说明采访的大致时长、录音/录像的用途,以及是否可以核对内容,这能增加对方的信任感。
- 姿态与眼神: 保持身体前倾、眼神接触,用点头和“嗯”等肢体语言表示你在认真听。
掌握提问的艺术
- 从“清单”到“对话”: 清单是你的安全网,但不要死板地照本宣科,根据对方的回答,随时调整和追问。
- 多用“5W1H”提问法: Who, What, When, Where, Why, How,这是挖掘信息最经典有效的方法。
- 追问!追问!再追问! 这是最重要的技巧之一,当对方给出一个模糊或有趣的回答时,不要轻易放过。
- 追问细节: “您能具体举个例子吗?”
- 追问感受: “当时您是什么心情?”
- 追问原因: “为什么您会做出那样的决定?”
- 避免引导性问题和封闭式问题:
- 差: “您是不是觉得这个政策对行业很有利?”(引导性)
- 好: “您认为这个政策对行业产生了哪些具体影响?”
- 适时沉默: 在你提出一个深刻的问题后,给对方思考和回答的时间,沉默有时能激发对方说出更真诚、更深入的思考,不要急于填补空白。
积极倾听与临场应变
- 全神贯注: 不要只想着下一个问题是什么,要100%专注于对方的回答,听弦外之音,捕捉情绪和未说出口的信息。
- 确认与澄清: “您的意思是……对吗?” “我理解得没错的话,您刚才提到的关键点是……”,这能确保你准确理解,也让对方感到被尊重。
- 保持中立与客观: 尤其是涉及争议性话题时,避免表现出个人好恶或偏见,你的角色是挖掘信息,而不是辩论。
- 控制节奏: 注意时间,如果对方跑题或过于冗长,要礼貌地将其拉回正题。“非常感谢您的分享,这很有启发,我们接下来想聊聊关于……的问题。”
第三阶段:采访后的收尾与整理 —— 完美收官,善始善终
礼貌地结束采访
- 感谢对方: 真诚地感谢对方的时间和分享。
- 预留空间: “您还有什么想补充的吗?” 这常常能收获意想不到的精彩结尾。
- 说明后续: 告知对方稿件/视频的发布时间,以及是否会进行内容核对。
及时整理与复盘
- 立即备份: 采访结束后,第一时间备份录音/录像文件,防止意外丢失。
- 整理笔记: 在记忆还清晰时,快速整理笔记,标记出金句、关键点和需要查证的事实。
- 转录: 将录音转为文字稿,这是后续写作和剪辑的基础。
- 复盘反思:
- 这次采访哪里做得好?
- 哪些问题可以问得更好?
- 我有没有错过什么重要的追问机会?
- 从这次采访中学到了什么?
贯穿始终的核心心法
好奇心与同理心
- 保持好奇: 把自己当成一个一无所知的学习者,对一切保持探索欲,你的好奇心会感染对方。
- 换位思考: 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理解他的处境、动机和感受,这能让你问出更温暖、更触及灵魂的问题。
专业与尊重
- 守时: 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都要准时。
- 尊重隐私: 对于对方不愿透露的信息,绝不追问。
- 信守承诺: 答应了核对内容就要做到,答应了署名就要兑现。
刻意练习
- 从身边人开始: 采访朋友、家人,练习建立融洽氛围和开放式提问。
- 模拟采访: 找一个伙伴,设定一个主题进行模拟采访,并请对方给你反馈。
- 观摩学习: 大量观看优秀的访谈节目(如《鲁豫有约》《十三邀》等),分析主持人的提问技巧和引导方式。
提高采访技巧的路径是:
充分准备 → 积极倾听 → 灵活追问 → 及时复盘
采访的本质是建立人与人之间的连接,是一场平等的对话,当你带着真诚、尊重和好奇心去倾听时,你自然会收获最真实、最动人的故事,祝你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