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作网

小学教学技巧

课前准备:精心设计,运筹帷幄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充分的课前准备是成功课堂的一半。

小学教学技巧-图1

  1. 吃透教材,明确目标

    • 超越教材:不要只教课本上的内容,思考这篇课文/这个知识点在整个单元、整册书乃至整个学段中的地位和作用。
    • 目标具体化:将教学目标从笼统的“了解”、“掌握”分解为可观察、可衡量的具体行为,不要只写“学会生字”,而要写“能正确读写‘晴、睛、请’三个生字,并能在组词中正确运用”。
  2. “备”学生,因材施教

    • 了解学情:提前了解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知识薄弱点、兴趣点和性格特点,哪些学生是“学霸”,需要拔高?哪些学生是“学困生”,需要额外关注?
    • 分层设计:在备课时,就为基础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和任务,课堂练习可以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
  3. 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 动静结合:一堂课中既有需要学生安静思考、动笔书写的环节,也要有需要学生小组讨论、动手操作、上台表演的环节。
    • 趣味导入:用一个小故事、一个谜语、一首歌、一个视频或一个实物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教《植物妈妈有办法》时,可以提前准备蒲公英、苍耳的实物。
  4. 准备“锦囊妙计”——教学资源与工具

    • 视觉化教具:PPT、图片、卡片、简笔画、黑板画等,让知识更直观。
    • 实物操作:数学的计数器、小棒;科学的实验器材;美术的彩纸、画笔等。
    • 奖励机制:准备一些小贴纸、小印章、表扬信等,即时激励学生。

课堂互动:点燃激情,高效参与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是关键。

  1. 语言的艺术:生动、形象、有激情

    • 儿童化语言: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流行语或自创的“课堂暗号”。
    • 语调抑扬顿挫:避免平铺直叙,通过语速、音量的变化来突出重点,吸引学生。
    • 多用鼓励性语言:“你的想法真独特!”“这个观察真仔细!”“没关系,再试一次,老师相信你!”建立积极的课堂氛围。
  2. 提问的技巧:启发思维,层层递进

    • 问题有层次:从简单的记忆性问题(“是什么?”)逐步过渡到理解性问题(“为什么?”)、应用性问题(“怎么用?”)和创造性问题(“你还能想到什么?”)。
    • 等待时间:提出问题后,给学生几秒钟的思考时间,不要急于点名或自己给出答案,这能激发更多学生参与。
    • 鼓励提问:营造安全的氛围,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甚至是“傻问题”,可以说:“谁还有不明白的地方,大胆提出来!”
  3. 游戏化教学:寓教于乐

    • 学科游戏:数学的“开火车口算”、“找朋友”(凑十法);语文的“词语接龙”、“生字开花”;英语的“Bingo”、“Simon Says”等。
    • 角色扮演:将课文内容改编成小短剧,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加深理解和记忆。
    • 小组竞赛:将学生分成小组,通过比赛、积分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 多感官参与:调动全身

    • 视觉:看图片、看视频、看板书。
    • 听觉:听老师讲解、听同学发言、听音乐。
    • 动觉:动手操作(实验、手工)、动身体(做动作、跳舞)、动嘴巴(朗读、讨论)。
    • 综合运用:教古诗时,可以让学生先听配乐朗诵(听觉),再看图片理解意境(视觉),然后配上动作表演(动觉),最后大声朗读(综合)。

课后巩固:温故知新,承上启下

  1. 作业设计:有趣、有效、分层

    • 趣味性:设计一些实践性、探究性的作业,如“为妈妈做一件事并写几句话”、“观察一种小动物并记录”。
    • 有效性:作业量要适中,紧扣教学目标,避免机械重复。
    • 分层性:设计A、B、C三个层次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
  2. 及时反馈与辅导

    • 面批面改:对于学困生的作业,进行一对一的批改和讲解,效果最好。
    • 建立错题本:引导学生整理自己的错题,分析错误原因,定期回顾。
    • 家校沟通:通过电话、微信、家长会等方式,与家长保持沟通,形成教育合力。

班级管理:建立规则,营造氛围

良好的课堂秩序是高效教学的前提。

  1. 规则清晰,奖惩分明

    • 共同制定:开学初,和学生一起讨论并制定班级公约,让他们有主人翁意识。
    • 正面强化:多用表扬和奖励,少用批评和惩罚,当学生表现出良好行为时,立刻给予肯定。
    • 公平公正: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规则面前人人平等。
  2. 建立积极的师生关系

    • 记住学生的名字:这是尊重学生的最基本方式。
    • 走进学生:课间多和学生聊聊天,关心他们的生活和情绪,做他们的朋友。
    • 共情与理解:当学生犯错时,先了解原因,再进行教育,而不是一味指责。
  3. 课堂常规训练

    • 口令化:用一些简单有效的口令来组织课堂,如“一二三,坐端正”、“小眼睛,看老师”。
    • 流程化:让学生熟悉课堂的各个环节,如如何举手、如何小组讨论、如何上交作业等,减少管理上的时间消耗。

教师素养:不断学习,自我提升

  1. 保持热情与爱心: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对学生的爱心是所有技巧的“灵魂”,你的情绪会直接影响整个班级的氛围。
  2. 反思与总结:每节课后,花几分钟反思:哪些环节成功了?哪些地方可以改进?记录在教案旁,日积月累,教学能力会飞速提升。
  3. 终身学习:积极参加教研活动、阅读教育名著、学习新的教育技术,与时俱进,让自己的课堂永远充满活力。

优秀的小学教学技巧可以概括为:

以学生为中心,以兴趣为引导,以活动为载体,以习惯为目标。

希望这些技巧能对您有所帮助!祝您成为一名受学生喜爱、让家长放心、让学校骄傲的优秀小学教师!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