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作网

2025高考散文鉴赏冲刺,有哪些必拿分技巧?

高考语文试卷中,散文鉴赏一直是重点也是难点,要准确把握散文主旨,体会作者情感,需要掌握系统的方法和技巧,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决定了其鉴赏既需要整体把握,也需要细节品味。

2025高考散文鉴赏冲刺,有哪些必拿分技巧?-图1

把握整体脉络,理解散文结构

散文结构看似随意,实则有其内在逻辑,阅读时首先要理清文章脉络,抓住线索,常见线索有时间线索、空间线索、情感线索和事物线索。

以2023年全国乙卷文学类文本阅读《到橘子林去》为例,文章以“我”和女儿的行踪为明线,从家里出发,经过街道、山路,最终到达橘子林;以父女情感交流为暗线,两条线索交织,将零散的场景串联成有机整体,理解这种双线结构,是把握文章主旨的关键。

品味语言特色,体会表达效果

散文语言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载体,鉴赏时需关注语言的准确性、形象性和情感性。

具体而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能增强语言表现力,如2022年新高考I卷《江上》中“橹声欸乃,像一首古老的歌谣”,比喻修辞既写出了橹声的悠扬,又赋予了历史厚重感。

  2. 词语的锤炼:散文中往往有关键词句承载着作者的情感,如2021年全国甲卷《当痛苦大于力量的时候》中,“凝视”一词反复出现,表现出对普希金精神的深入探寻。

  3. 句式的变化:长短句交错使用,能形成独特的语言节奏,短句明快有力,长句细腻绵长,这种变化往往与作者情感起伏相呼应。

分析表现手法,领悟深层意蕴

散文常用象征、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来深化主题。

象征手法通过具体事物表现特殊意义,如2023年全国甲卷《机械的诗》中,“机械”象征着工业文明背景下新的美学形态,理解了这一象征意义,才能把握文章对工业美的礼赞这一主旨。

对比手法能突出事物特征,强化表达效果,如2022年全国乙卷《燕子的选择》中,将燕子选择筑巢地点与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进行对比,引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

结合时代背景,知人论世

散文是时代的产物,了解创作背景和作者生平,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作品。

以2023年新高考II卷文学类文本阅读《稻谷飘香》为例,如果了解作者长期从事乡土文学创作的背景,就能更好地理解文中对乡村生活的深情描绘和对传统农耕文明式微的隐忧。

最新高考散文命题趋势分析

根据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发布的《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评析》,以及北京教育考试院对2024年高考命题趋势的解读,近年来高考散文阅读呈现出以下特点:

年份 选文特点 考查重点 能力要求 数据来源
2023 注重选取反映时代精神、蕴含文化底蕴的作品 强调对文本的整体理解和关键语句的深入品析 考查信息筛选、理解分析、鉴赏评价能力 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试题评析》
2024(趋势) 选文更加注重立德树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加强对文本细读和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 强调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京教育考试院《2024年高考语文北京卷考试说明》

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高考散文阅读越来越注重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和细节品析的结合,强调在理解基础上的鉴赏评价能力,同时更加关注文本的时代价值和文化内涵。

掌握答题技巧,提高应试能力

除了理解文章,掌握必要的答题技巧也至关重要。

要善于从文本中寻找答题依据,高考阅读题的答案往往就在原文中,或需要根据原文进行推断,切忌脱离文本主观臆断。

学会分条作答,条理清晰,对于分析概括类题目,采用“其次、或“第一、第二、第三”的方式,使答案层次分明。

掌握不同题型的答题思路,如“句子含义理解题”需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层面作答;“表现手法分析题”需要指出具体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散文是作者与读者的心灵对话,真正有效的鉴赏,是透过文字与作者产生共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审美体验和思想碰撞,高考散文鉴赏能力的提升,不仅有助于应试,更能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提升人文素养,在备考过程中,既要注重方法的掌握,也要多读多思,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敏感度和鉴赏力。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