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作网

2025儿童绘画创意课,如何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

儿童绘画创意课程方案:开启孩子的艺术想象力之旅

课程核心理念

  1. 过程大于结果: 我们鼓励孩子大胆尝试、自由探索,享受绘画和创作带来的乐趣,而不是过分追求画得“像”或“完美”。
  2. 创意是核心: 课程将围绕“创意”展开,通过多样化的主题、材料和技法,打破孩子的思维定式,培养其发散性思维。
  3. 尊重个体差异: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艺术家,我们尊重每个孩子的想法和表达方式,提供个性化的引导和鼓励。
  4. 艺术与生活结合: 引导孩子从大自然、日常生活、文学作品和情感体验中汲取灵感,让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5. 综合能力培养: 绘画不仅是技能,更是培养观察力、专注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

课程设置

课程总览:

儿童绘画创意课程-图1

年龄阶段 课程名称 课程目标 课时建议
3-5岁 《小小艺术探险家》 感知与探索 以感官体验为主,激发对色彩、形状、材质的好奇心,进行初步的涂鸦和表达。 12-16次/期 (每次45-60分钟)
6-8岁 《创意魔法学院》 创意与表达 学习基础造型和色彩知识,运用多种材料和技法,进行主题性创作,发展想象力。 16-20次/期 (每次60-90分钟)
9-12岁 《青年艺术家工作室》 技法与风格 系统学习绘画技法(素描、色彩原理),尝试不同艺术风格,培养独立创作和批判性思维。 20-24次/期 (每次90-120分钟)

分阶段课程详情

第一阶段:3-5岁 《小小艺术探险家》

  • 课程目标:

    • 发展手眼协调能力和精细动作。
    • 认识基本颜色和形状,体验不同材料的质感。
    • 建立绘画的自信心,享受创作的快乐。
    • 学习分享与合作。
  • 与示例课程:

    1. 《色彩的狂欢》: 用手指、手掌、海绵、玩具车等蘸取颜料,在纸上自由滚动、按压、涂抹,感受色彩混合的奇妙变化。
    2. 《奇妙的拓印世界》: 收集树叶、蔬菜切面、硬币、乐高积木等,用颜料进行拓印,发现物体表面的纹理之美。
    3. 《我的情绪小怪兽》: 听关于情绪的绘本故事,用大胆、随性的线条和色块(如红色代表生气,黄色代表开心)画出自己的心情。
    4. 《黏土的变形记》: 用彩色黏土捏出各种小动物、食物或想象中的生物,锻炼立体造型能力。
    5. 《自然拼贴画》: 在户外散步,收集花瓣、树叶、小石子,回到教室用胶水拼贴成一幅画。
  • 教学方法:

    • 故事引导法: 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入主题。
    • 游戏互动法: 将绘画过程设计成游戏。
    • 感官体验法: 强调触摸、闻、看等多感官参与。
    • 鼓励式教学: 多用“哇,你真有想法!”“这个颜色用得真大胆!”等语言。

第二阶段:6-8岁 《创意魔法学院》

  • 课程目标:

    • 掌握基本的点、线、面组合和简单的构图。
    • 学习冷暖色、对比色等基础色彩知识。
    • 能够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有目的的创作。
    • 尝试使用水彩、水粉、版画、综合材料等多种艺术形式。
  • 与示例课程:

    1. 《梵高的星空》: 学习使用短促、旋转的线条和厚涂的技法,表现夜晚星空的动感与激情。
    2. 《海底的秘密花园》: 结合水彩的晕染效果和盐的结晶特性,创造出梦幻的海底背景,再用剪贴的方式添加各种海洋生物。
    3. 《会动的纸偶》: 设计和制作一个关节纸偶,并为其设计一个简单的舞台背景,将绘画与手工、表演结合。
    4. 《我的未来城市》: 引导孩子思考未来城市的样貌,用想象画出会飞的汽车、悬浮的建筑等,并进行科幻风格的上色。
    5. 《情绪的抽象画》: 不画具体形象,而是用线条的快慢、颜色的冷暖、笔触的轻重来直接表达“激动”、“平静”、“悲伤”等抽象情绪。
  • 教学方法:

    • 大师作品欣赏法: 欣赏梵高、米罗、克利等大师的作品,启发灵感。
    • 主题创作法: 设定开放性主题,鼓励孩子从不同角度切入。
    • 技法示范与引导: 示范关键技法,但鼓励孩子在此基础上进行变化。
    • 小组讨论法: 鼓励孩子分享自己的构思,互相启发。

第三阶段:9-12岁 《青年艺术家工作室》

  • 课程目标:

    • 系统学习素描基础(透视、结构、光影)。
    • 深入理解色彩理论,掌握调色和色彩搭配技巧。
    • 学习静物、风景、人物等不同题材的画法。
    • 探索不同的艺术流派(如印象派、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并尝试模仿其风格。
    • 培养独立完成作品的能力和艺术鉴赏能力。
  • 与示例课程:

    1. 《几何静物素描》: 从简单的几何体开始,学习三大面五大调,理解物体的体积感和光影关系。
    2. 《印象派的光与色》: 在户外写生,学习捕捉光线和色彩的瞬间变化,用短促、并置的笔触表现阳光下的景物。
    3. 《超现实主义的梦境》: 学习达利、马格利特等画家的创作手法,将不相关的元素组合在一起,创造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梦境画面。
    4. 《人物速写与动态捕捉》: 学习用简练的线条快速捕捉人物的动态和神态,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5. 《我的个人艺术项目》: 给予孩子一个学期的时间,围绕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如“我的校园生活”、“我最爱的科幻电影”)进行系列创作,最终举办小型个人作品展。
  • 教学方法:

    • 项目式学习法: 以一个完整的创作项目驱动学习。
    • 专题研讨法: 针对特定技法或艺术流派进行深入探讨。
    • 写生与临摹结合: 通过写生锻炼观察力,通过临摹大师作品学习技法。
    • 建立艺术档案: 鼓励孩子记录自己的创作过程、灵感和反思,培养艺术家的思考习惯。

课程特色

  1. 材料多样化: 除了常规的画笔、颜料,还会引入沙子、布料、废旧物品、数字绘画(平板)等,拓展创作的可能性。
  2. 跨学科融合: 将绘画与文学、音乐、科学、历史相结合,听一段音乐画一幅画,读一本神话故事创作插画。
  3. 过程性展示: 不仅展示最终作品,更会展示孩子的创作草图、材料实验过程,让家长和孩子看到完整的创作脉络。
  4. 建立艺术自信: 定期举办小画展,让孩子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学习用语言描述自己的创作理念。

家长指南

  • 做欣赏者,而非评判者: 请用“你用了什么颜色?”、“能给我讲讲你的画吗?”来代替“你画得像吗?”。
  • 提供环境,而非干涉: 为孩子准备一个可以自由创作的空间和材料,但不要规定“必须画什么”。
  • 珍视“不完美”: 孩子画中的“错误”往往是创意的火花,请给予鼓励和保护。
  • 多带孩子体验生活: 参观博物馆、看画展、走进大自然,丰富孩子的视觉经验和生活体验。

通过这样一套系统而富有创意的课程,我们希望能帮助每一个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让绘画成为他们终身受益的伙伴。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