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作网

学前沟通技巧课,2025最新版,真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吗?

《学前沟通技巧课程》设计方案

课程名称

“小小沟通家”——学前儿童沟通力启蒙课程

学前沟通技巧课,2025最新版,真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吗?-图1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以下目标:

  1. 认知目标:

    • 理解沟通的基本含义(“说话是为了让别人听懂,听是为了明白别人说什么”)。
    • 认识并理解基本的情绪词汇(如:开心、难过、生气、害怕、惊讶)。
    • 知道在沟通时需要看着对方的眼睛(或面部),这是尊重的表现。
  2. 技能目标:

    • 表达技能: 能够用完整的短句表达自己的基本需求、想法和感受。
    • 倾听技能: 能够在他人说话时保持安静,并尝试复述或回应关键信息。
    • 社交技能: 学习轮流发言、分享玩具、请求帮助和说“对不起”、“谢谢”。
    • 非语言沟通: 学习使用微笑、点头等简单肢体语言辅助沟通。
  3. 情感与态度目标:

    • 培养乐于与人交流的积极态度。
    • 增强自信心,敢于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
    • 培养同理心,学会理解和关心他人的感受。
    • 建立初步的规则意识,懂得尊重他人。

课程对象

3-6岁学前儿童(可根据年龄和发展水平进行分组)。

课程时长与频率

  • 总课时: 8-12次课(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 每次课时长: 30-45分钟(小班30分钟,中/大班可延长至40-45分钟)。
  • 频率: 每周1-2次。

课程核心理念

  • 游戏化学习: 将所有沟通技巧融入游戏和活动中,让孩子在“玩中学”。
  • 情境化教学: 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的真实或模拟情境,让沟通有意义。
  • 积极鼓励: 多用表扬和肯定,对孩子的每一个微小进步给予鼓励。
  • 榜样示范: 教师和家长以身作则,成为孩子良好的沟通榜样。
  • 重复与巩固: 技能的掌握需要反复练习,课程设计将重点内容螺旋式上升。

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示例:8次课课程)

课时 主题 核心沟通技巧 主要活动设计 教学材料
第1课 你好,朋友! 自我介绍
基本问候
看着对方说话
“名字游戏”:围成圈,用“我叫XX,我喜欢XX”的句式介绍自己,下一位要重复前一位的名字。
“你好”接力赛:两两一组,练习“你好”、“很高兴认识你”,并握手或击掌。
名字卡片、小鼓
第2课 我的小情绪 认识情绪
表达自己的感受
识别他人的情绪
“情绪脸谱”:展示不同表情的图片,教孩子说出“开心”、“难过”等词语。
“我的心情”:请孩子用一个词和一个动作表达自己今天的心情。
“猜猜我怎么了”:老师做表情,孩子猜情绪。
情绪脸谱卡片、镜子
第3课 我会说“请”和“谢谢” 学习礼貌用语
请求帮助的表达
表达感谢
“礼貌小超人”情景剧:设置“需要帮忙拿积木”、“收到礼物”等场景,练习“请”、“谢谢”。
“魔法礼貌词”:当孩子使用礼貌用语时,给予“小超人”贴纸奖励。
礼貌用语卡片、小超人贴纸、玩具道具
第4课 轮流与分享 学习“轮流”
表达分享意愿
学习等待
“传话筒”游戏:一个玩具话筒,只有拿到话筒的人才能说话,练习轮流发言。
“分享点心”:准备一份小点心,引导孩子学习如何邀请别人一起分享。
玩具话筒、小点心、玩具
第5课 我会认真听 学习安静倾听
复述关键词
给予回应
“悄悄话”传递:老师对第一个孩子说一句话,依次传下去,看最后听到的是什么,强调“听清楚”。
“我说你做”:老师说一个简单指令(如“请把红色的积木放在盒子里”),孩子执行。
积木、小铃铛
第6课 对不起,没关系 学习道歉
学习原谅
解决小冲突
“小矛盾”角色扮演:模拟“玩具被抢了”、“不小心撞到了”等场景,练习说“对不起”和“没关系”。
“友谊拥抱”:练习道歉后,可以给对方一个拥抱,表示和好。
手偶、角色扮演头饰
第7课 我想和你一起玩 学习发起邀请
学习加入游戏
合作与协商
“邀请卡”:制作简单的邀请卡,学习说“我能和你一起玩吗?”。
“合作搭积木”:分成小组,共同完成一个搭建任务,学习“你搭这里,我搭那里”的协商。
积木、彩纸、画笔、邀请卡模板
第8课 我们都是沟通小明星 综合运用所有技巧 “沟通小剧场”:分组表演之前学过的所有沟通场景(问候、请求、道歉、分享等)。
“颁奖典礼”:为每个孩子颁发“沟通小明星”证书,回顾课程内容,给予肯定和鼓励。
证书、小奖品、简单的道具

教学方法与策略

  1. 故事教学法: 通过讲述关于友谊、分享、情绪的绘本故事,引发孩子共鸣,潜移默化地传递沟通技巧。
  2. 游戏法: 贯穿始终,是最适合幼儿的学习方式。
  3. 角色扮演法: 创设情境,让孩子扮演不同角色,在“实战”中练习沟通。
  4. 示范法: 教师清晰地示范正确的沟通方式和语言。
  5. 提问法: 通过开放式问题(如“你觉得他现在是什么感觉?”、“你下次可以怎么说呢?”)引导孩子思考。
  6. 多媒体辅助: 运用儿歌、动画短片等,增加课程的趣味性。

评估方式

  1. 观察法: 教师在课程活动和日常游戏中,观察并记录幼儿在沟通行为上的变化。
  2. 作品分析法: 孩子的绘画、手工作品可以反映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表达。
  3. 谈话法: 通过与孩子的个别交流,了解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家长反馈: 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孩子在家的沟通表现,形成家园共育。

给家长的建议(家园共育)

  1. 做孩子的榜样: 在家中使用礼貌用语,耐心倾听孩子说话,与家人和睦沟通。
  2. 创造沟通机会: 多与孩子聊天,聊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而不是只问“今天在幼儿园学了什么?”。
  3. 耐心倾听: 当孩子表达时,请放下手机,蹲下来,看着他的眼睛认真听。
  4. 阅读绘本: 共读关于社交和情感的绘本,是极佳的沟通启蒙方式。
  5. 鼓励表达: 允许孩子有不同的情绪,引导他们用语言说出“我生气了”,而不是用哭闹或打人来表达。
  6. 及时强化: 当孩子使用学到的沟通技巧时,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

这份课程设计提供了一个全面的框架,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班级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创新,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在爱与鼓励的环境中,爱上沟通,学会沟通。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