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作网

2025高考文言文阅读提分技巧,这些方法还管用吗?

心态准备: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

不要害怕文言文,它本质上就是一门古代的“外语”,有固定的词汇、语法和习惯,只要你像学外语一样,去“背单词”(实词虚词)、“学语法”(特殊句式)、“读课文”(多读多练),就一定能攻克它。

语文文言文阅读技巧-图1

核心心态: 文言文不是“天书”,而是有规律可循的,我们的任务就是破译这些规律。


核心能力:三大支柱,缺一不可

文言文阅读考察的是综合能力,主要建立在以下三个支柱之上:

词汇量(“砖瓦”)

这是基础中的基础,没有足够的词汇量,句子就读不懂。

  1. 掌握常见实词(120个高频词):

    • 一词多义: 这是文言文最核心的特点,同一个字在不同语境下意思完全不同。
      • 例: “道”
        • 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
        • 方法(策之不以其道)
        • 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 道义(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古今异义: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意思不同。
      • 例: “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 例: “妻子”(古义:妻子和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 词类活用: 词性在句子中临时改变。
      • 名词作动词:之不以其道”(策:名词作动词,用鞭子打)
      • 形容词作动词:其心志”(苦:形容词作动词,使……痛苦)
      • 使动用法:必先苦其心志”(苦:使……痛苦)
      • 意动用法:渔人甚异之”(异:以……为异,对……感到惊奇)
    • 通假字: 用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另一个字。
      • 例: “学而时习之,不亦乎?”(“说”通“悦”,高兴)
      • 识别技巧: 如果一个字按本义讲不通,就考虑它是不是通假字。
  2. 掌握常见虚词(18个虚词):

    • 虚词是句子的“骨架”,决定句子的结构和语气。
    • 之、乎、者、也、以、于、而、则、其、乃、焉、且、若、为、所、因、与、何
    • 重点掌握几个高频虚词:
      • 之: 作代词(他/她/它)、助词(的)、动词(往,到……去)
      • 以: 作介词(用、把、因为)、连词(来、以便)
      • 而: 作连词(表并列、承接、转折、修饰)
      • 于: 作介词(在、向、对、比)
      • 其: 作代词(他/她/它的)、语气副词(大概、难道)

语法(“图纸”)

古代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有显著不同,必须掌握。

  1. 判断句:

    • 标志: “……者,……也”、“……,……也”、“……者,……”、“……,……”。
    • 例: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是阳城人。)
  2. 被动句:

    • 标志: “为……所……”、“见……于……”、“受……于……”、“于”。
    • 例: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那些字模被我的侄子们得到。)
  3. 倒装句:

    • 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作宾语,或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 例: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之”是助词,无实义,宾语“何”前置)
      • 例:听。”(只听从命令。“是”是助词,宾语“命”前置)
    • 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介词+名词)放在动词后面。
      • 例: “战于长勺”(在长勺作战)
    • 定语后置: 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 例: “马之千里者”(能日行千里的马)
  4. 省略句:

    • 这是文言文最常见的现象,主语、宾语、动词等常常被省略。
    • 例: “(渔人)便舍船,从口入。(渔人)初极狭,才通人。(渔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 技巧: 阅读时要学会根据上下文补充省略的成分。

文化常识(“背景”)

了解古代的一些基本常识,有助于你更快地理解文章。

  • 官职名: 丞相、太尉、刺史、太守、郎中、令等。
  • 地理名: 江(指长江)、河(指黄河)、山东(崤山以东)、山西(崤山以西)。
  • 礼仪称谓: 陛下、殿下、足下、鄙人、惠存等。
  • 纪年法: 年号纪年(如“永和九年”)、干支纪年(如“壬戌之秋”)。

解题步骤:四步走,步步为营

拿到一篇文言文,不要急着读题,更不要急着看选项,按照以下步骤来,效率最高。

第一步:速读全文,知人明事(1-2分钟)

  • 目标: 了解文章大概讲了什么人,什么事,基本情节和人物关系。
  • 方法:
    1. 、作者、出处。 标题往往点明文章主旨或核心人物。
    2. 读“人物传记”类文章时,重点关注:
      • 传主是谁? (姓名、字号、朝代)
      • 他做过哪些官职? (官职调动往往意味着事件发生)
      • 他有哪些主要事迹? (劝谏、征战、治理、被贬等)
      • 人们对他的评价如何? (结尾常有“赞曰”、“太史公曰”等)
    3. 遇到不懂的词、句,暂时跳过。 不要在一个地方死磕,抓住主干信息。

第二步:细读题目,回归原文(30秒)

  • 目标: 明确题目问的是什么,带着问题回到原文中找答案。
  • 方法:
    1. 划出题干中的关键词。 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下列句子全都表现XX品质的一组”。
    2. 判断题型。 是实词题、虚词题、信息筛选题,还是翻译、概括题?

第三步:精读原文,精准定位(2-3分钟)

  • 目标: 找到题目在原文中的对应区域,仔细分析。
  • 方法:
    1. 根据题干关键词,迅速定位到原文的某一句或某几句。
    2. 逐字逐句分析。 运用前面讲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搞清楚句子的确切含义。
    3. 对比选项。 将选项与原文进行仔细比对,找出差异。

第四步:整合信息,规范作答(1分钟)

  • 目标: 组织语言,写出准确、简洁的答案。
  • 方法:
    1. 翻译题: 做到“信、达、雅”,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关键实词、虚词、特殊句式要翻译准确,注意语句通顺,补全省略成分。
    2. 简答题: 答案尽量用原文中的词语进行概括,或用自己的语言准确转述,要点要全面,条理要清晰。

常见题型及技巧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