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上篮技巧教案
教学基本信息

- 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俗称“上篮”)
- 教学对象: 初中篮球爱好者、青少年篮球初学者(已掌握基本运球和原地投篮)
- 教学时长: 60-90分钟
- 教学目标:
- 认知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并说出上篮的动作要领、脚步节奏和运用时机。
- 技能目标: 80%以上的学生能够初步掌握行进间上篮的脚步动作,完成一次连贯的上篮;50%的学生能够在有轻微防守干扰下稳定完成上篮。
-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勇敢果断、勇于尝试的意志品质,体验篮球运动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建立团队协作意识。
- 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正确的脚步动作(“三步上篮”的节奏)、身体的协调配合、举球-拨指的连贯动作。
- 难点: 步脚与手脚的协调配合、步幅的掌控、在行进中保持身体平衡并控制出手。
- 场地器材:
- 篮球场一块
- 篮球若干(至少每人一球)
- 标志桶/锥形筒若干(用于标记路线和距离)
- 胶带(用于在地板上标记脚步落点)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准备部分 (约10-15分钟)
课堂常规
- 集合整队: 师生问好,检查出勤,强调课堂纪律和安全注意事项。
- 明确本次课的教学内容是“篮球上篮”,并说明学习上篮的重要性(是得分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热身活动
- 无球热身 (5分钟):
- 慢跑: 绕场慢跑2圈。
- 动态拉伸: 高抬腿、后踢腿、侧弓步、体转运动、踝腕关节环绕等。
- 有球热身 (5-10分钟):
- 球性练习:
- 原地运球(高低运球、体前变向)
- 行进间运球(直线、曲线)
- 原地双手/单手胸前传接球
-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熟悉投篮手感和发力)
- 球性练习:
第二部分:基本部分 (约40-60分钟)
讲解与示范 (5分钟)
- 讲解上篮概念: “上篮是我们快攻或突破到篮下时,最常用、最高效的得分手段,它利用速度和脚步,在靠近篮筐时,将球轻轻放或拨入篮筐。”
- 完整动作示范: 教师进行2-3次完整的左右手上篮示范,让学生建立直观印象。
- 分解动作讲解:
- 核心口诀: “一大二小三跳高,托球拨指把球放。”
- 脚步(以右手为例):
- 第一步(“一大”): 运球突破,当防守球员身后或即将到达罚球线附近时,双手抱住球(或收球),同时迈出异侧脚(即左脚)。
- 第二步(“二小”): 迈出同侧脚(即右脚),用力蹬地,身体向上腾空,这一步是关键,步幅要小,为起跳做准备。
- 第三步(“跳高”): 起跳脚(左脚)蹬地,身体向篮筐方向高高跃起。
- 手部动作:
- 收球与举球: 在第二步蹬地起跳的同时,将球从胸前举到右侧(投篮手)上方,五指自然张开,掌心朝上,托住球的底部。
- 拨指与出手: 在身体达到最高点或即将下落时,用手腕和手指的力量,柔和地将球“拨”或“托”向篮板的右上角(打板)或直接投向小方框(空心),手臂要完全伸直,用指尖控制球的方向。
- 身体协调: 身体向篮筐方向倾斜,保护球,眼睛注视篮筐或篮板上的目标点。
分解与模仿练习 (15分钟)
-
练习1:原地脚步模仿 (无球)
- 目的: 建立正确的脚步节奏感。
- 方法: 学员在罚球线附近站立,听教师口令或自己默念口诀,原地迈出“左-右-跳”的脚步,反复练习,形成肌肉记忆。
- 辅助: 可用胶带在地板上标记出三步的落点位置。
-
练习2:原地举球模仿 (无球)
- 目的: 掌握举球和拨指的动作。
- 方法: 学员原地完成脚步模仿的同时,配合手部动作,迈第一步(左脚)时双手抱球;迈第二步(右脚)时将球举至投篮手上方;第三步(跳)时做拨指动作,强调“托球”和“拨指”的感觉。
-
练习3:慢速运球上篮 (有球)
- 目的: 将脚步和手部动作与运球初步结合。
- 方法: 学员从三分线外开始,慢慢运球向篮筐靠近,当接近罚球线时,收球,然后按照“一大二小三跳高”的节奏完成上篮。要求速度要慢,重点是动作的正确性。
- 纠错: 教师巡视,重点纠正“走步”(收球后多走一步)、“手脚不协调”(起跳了球还没举起来)等问题。
完整连贯练习 (15分钟)
-
练习4:行进间慢速上篮 (有球)
- 目的: 形成完整的动作链条。
- 方法: 学员从三分线外45度角开始,以中等速度运球,在行进中完成上篮,先练习右手,再练习左手。
- 升级:
- 增加距离: 从更远的地方开始运球上篮。
- 增加障碍: 设置一个标志桶,要求学员运球绕过标志桶后再上篮,模拟实战中的变向。
-
练习5:分组循环上篮 (有球)
- 目的: 提高练习密度和熟练度,培养球感。
- 方法: 将学员分为2-3组,分别在篮筐两侧排队,第一名队员上篮后,自己抢篮板球,然后传球给下一名队员,循环进行。
- 要求: 强调动作的连贯性和稳定性,而不是追求速度。
巩固与提高 (10分钟)
-
练习6:左右手上篮均衡练习
- 目的: 培养球员的全面发展,避免“独臂侠”。
- 方法: 要求学员在一次练习中,必须交替使用左右手上篮,第一次用右手,第二次用左手,对于弱侧手(非惯用手),可以降低要求,只要能完成即可。
-
练习7:简单对抗/干扰上篮
- 目的: 提升实战应用能力。
- 方法: 设置一个消极防守者(教师或助教),只伸手做干扰动作,不抢球,练习者需要对抗干扰,稳定完成上篮,主要锻炼球员的抗干扰能力和出手果断性。
第三部分:结束部分 (约10分钟)
放松整理 (5分钟)
- 集合整队: 学员慢跑一圈后,在场地中央集合。
- 静态拉伸: 针对大腿、小腿、腰部、肩部、手臂等主要肌肉群进行静态拉伸,每个动作保持15-20秒,帮助身体恢复,减少酸痛。
课堂总结 (3分钟)
- 回顾要点: 师生共同回顾上篮的口诀“一大二小三跳高,托球拨指把球放”,并强调脚步和协调性的重要性。
- 表扬与鼓励: 表现积极、进步明显的学员,鼓励所有学员课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