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作网

2025初中语文写作提分技巧?速看!

第一部分:写作前——谋篇布局,心中有数

很多同学怕写作文,是因为一拿到题目就下笔写,写着写着就不知道该写什么了。“磨刀不误砍柴工”,写作前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

初中语文写作技巧-图1

审题立意:抓住题眼,确立中心

  • 审清题目类型:

    • 命题作文: 题目就是一个完整的短语或句子,如《那一次,我长大了》、《温暖的瞬间》,你需要做的就是把题目中的关键词找出来。
    • 半命题作文: 题目只给出一部分,需要你补充完整,如《__的滋味》、《我学会了__》,补充的内容是关键,要选择自己有话可说、有真情实感的词语。
    • 材料作文/话题作文: 给你一段材料或一个话题,如“谈谈你对‘挫折’的看法”,你需要从材料中提炼观点,然后围绕观点展开。
  • 找准“题眼”(关键词):

    • 《那一次,我长大了》:题眼是“长大”,它不是指身高年龄,而是指思想、心智、情感上的成熟和蜕变,你需要写一件具体的事,来体现你如何“长大”。
    • 《温暖的瞬间》:题眼是“温暖”和“瞬间。“温暖”是核心情感,“瞬间”是关键,说明这件事发生的时间很短,但影响深远,要抓住那个最打动人心的细节来写。
  • 确立中心思想(立意):

    • 正确、积极: 思想内容要健康向上,符合主流价值观。
    • 深刻、新颖: 不要只停留在表面,比如写“母爱”,不要只写妈妈给我做饭、送我上学,可以写妈妈如何用她的言行教会我坚强、善良。
    • 集中、明确: 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中心思想,所有材料都要为这个中心服务。

选材构思:筛选素材,搭建框架

  • 选材原则:

    • 真实具体: 写自己亲身经历或亲眼所见的事,这样才最有真情实感,不要总想着编造离奇的故事,生活中的小事同样能写出彩。
    • 典型新颖: 选择最能体现中心思想、最有代表性的材料,避免陈词滥调,比如一写“乐于助人”就是扶老奶奶过马路。
    • 细节动人: 选取那些包含丰富细节的片段,比如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对话,这些细节是文章的血肉。
  • 搭建结构(列提纲): 这是防止文章“跑偏”和“流水账”的最好方法,一个好的结构能让你的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 凤头(开头): 精彩、吸引人,点明主旨。
    • 猪肚(中间): 内容充实、层次分明,用2-3个事例或论据来支撑中心。
    • 豹尾(: 有力、升华主题,引人回味。

    提纲示例(以《那一次,我长大了》为例):

    • 开头: 用一个场景或一句话引出那次难忘的经历。(如:书桌上的台灯下,我凝视着那张皱巴巴的试卷,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自己长大了。)
    • 中间(主体):
      • 起因: 简述考试失利,心情沮丧,甚至想放弃。
      • 经过: 详细描写爸爸/妈妈没有责骂我,而是通过一件小事(如:陪我分析错题、给我讲一个励志故事、他自己面对挫折的态度)来启发我。(此处重点描写细节
      • 高潮/感悟: 我的思想转变过程,从消沉到重新振作。
    • 总结这次经历带来的成长,点明“长大”的含义。(如:长大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责任的担当和内心的坚强。)

第二部分:写作中——精雕细琢,下笔有神

有了好的构思,接下来就是如何用优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开头技巧:引人入胜

  • 开门见山法: 直接点题,干脆利落,如:“在我的记忆中,最难忘的人是我的外婆。”
  • 景物烘托法: 用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如:“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就像我此刻的心情一样,湿漉漉的。”
  • 设置悬念法: 提出一个问题或制造一个矛盾,吸引读者往下看,如:“如果可以回到过去,我一定要阻止自己做那件傻事。”
  • 名言警句法: 引用名言、诗句或俗语,增加文采和深度,如:“‘失败乃成功之母’,这句话,我直到那次之后才真正理解。”

结尾技巧:升华主题

  • 首尾呼应法: 回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如:开头写雨,结尾可以写“雨停了,天也晴了,我的心里也放晴了。”
  • 点明主旨法: 直接抒发情感或点明道理,如:“这件事让我明白了,坚持就是胜利。”
  • 含蓄蕴藉法: 用一个画面、一个动作或一句意味深长的话结尾,留给读者想象空间,如:“我望着妈妈渐行渐远的背影,泪水模糊了双眼。”
  • 抒情议论法: 在叙事的基础上,直接发表议论,升华主题,如:“那一刻,我深刻地体会到,亲情是无声的,却比任何声音都更有力量。”

中间段落:内容充实

  • 学会描写:

    • 描写要“细”: 不要只写“他很高兴”,要写“他嘴角微微上扬,眼睛眯成了一条缝,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像个孩子一样。”
    • 调动五感: 写景状物时,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让描写更立体,如:写春天,可以写“嫩绿的新芽(视觉),清脆的鸟鸣(听觉),泥土的芬芳(嗅觉),和煦的春风拂过脸颊(触觉)”。
    • 善用修辞:
      • 比喻: 让抽象变具体,如:“他的笑容像冬日里的阳光,温暖了我的心。”
      • 拟人: 让事物更生动,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 排比: 增强气势和节奏感,如:“爱是春日的暖阳,爱是夏日的清风,爱是秋日的硕果,爱是冬日的暖阳。”
  • 学会叙事:

    • 详略得当: 和中心思想关系大的要详细写,关系小的要略写,那一次,我长大了》,考试失利的过程可以略写,爸爸/妈妈启发我的过程必须详写。
    • 有波澜: 叙事不要平铺直叙,可以设置一些小小的波折,比如误会、冲突,这样更能吸引人。

第三部分:写作后——反复修改,精益求精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

自我修改“三步走”

  1. 第一步:改“错”。 通读一遍,修改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等基础错误。
  2. 第二步:改“顺”。 再读一遍,看看句子是否通顺,段落之间过渡是否自然,逻辑是否清晰。
  3. 第三步:改“好”。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思考:
    • 开头够不够吸引人?
    • 结尾够不够有力量?
    • 描写够不够生动?有没有可以加细节的地方?
    • 中心思想够不够突出?有没有跑题的句子?
    • 有没有更贴切的词语可以替换?

寻求帮助

  • 请老师或同学帮忙看: “旁观者清”,别人更容易发现你文章里的问题。
  • 大声朗读: 读出声来,能很自然地发现不通顺、拗口的地方。

第四部分:长期积累——厚积薄发,水到渠成

写作能力的提升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的积累。

  • 多阅读:
    • 读什么: 课本上的经典篇目、中外名著、优秀作文选、报刊杂志。
    • 怎么读: 不但要“看进去”,还要“学出来”,看到好的词语、句子、段落,随时摘抄下来,并思考好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