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作网

发声 技巧

下面我将从核心理念、基础练习、进阶技巧、常见误区四个方面,为你全面解析发声技巧。

发声 技巧-图1


核心理念:建立正确的声音观念

在学习任何技巧之前,建立正确的理念至关重要。

  1. 呼吸是动力源泉:声音不是从喉咙里“挤”出来的,而是由气息推动声带振动产生的,气息是发动机,喉咙是音箱,没有稳定、充足的气息,一切技巧都是空谈。
  2. 放松是基础:紧张是声音最大的敌人,无论是肩膀、脖子、下巴还是舌头,任何不必要的紧张都会阻碍声音的自由流动,导致声音听起来僵硬、疲劳,甚至损伤声带。
  3. 共鸣是音色灵魂:好的声音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共鸣”出来的,我们要学会让声音在身体的特定腔体(胸腔、口腔、鼻腔、头腔)中产生共鸣,从而获得丰富、饱满、有穿透力的音色,而不是干涩、单薄的声音。
  4. 目标导向:发声技巧服务于表达,无论是演讲、唱歌还是日常沟通,我们的目标都是清晰、有力、富有情感地传递信息,技巧是工具,不是目的。

基础练习:打好地基

这是所有发声技巧的基石,必须每天坚持练习。

呼吸练习(腹式呼吸)

目标:学会用横膈膜控制气息,获得深沉、稳定的支持。

  • 方法
    1. 躺下感受:平躺,在腹部放一本较轻的书,吸气时,想象你的腹部像一个气球,慢慢鼓起,书被顶起,呼气时,腹部慢慢收回,书随之落下,重复这个感受。
    2. 坐姿练习:坐直,身体放松,双手放在肋骨和腹部,用鼻子缓慢、深长地吸气,感受你的腹部向外扩张,而肩膀和胸部基本不动,呼气时,像吹蜡烛一样,均匀、缓慢地吐气,持续10-15秒,直到气息用尽。
    3. 数数练习:吸气后,用最平稳的气息,以每秒一个数字的速度,清晰地从“1”数到“30”或“50”,中途不能换气,如果中途断掉,说明气息支持还不够。

声带闭合与放松练习

目标:让声带高效振动,同时避免过度用力。

  • 方法
    1. 叹气发声:先深吸一口气,然后像“唉~”一样,非常轻松、自然地叹出来,这个声音是放松的,能让声带自然闭合。
    2. 哼鸣:闭上嘴巴,用“嗯”的声音(像蜜蜂叫一样)从最舒服的音高开始,上下滑动,感受鼻腔和面部的振动感,哼鸣是寻找共鸣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3. 气泡音:喉咙完全放松,发出像鱼吐泡泡一样的“咕噜咕噜”声,这个练习能极好地放松喉部肌肉,找到声带轻微振动的状态。

共鸣练习

目标:打开共鸣腔体,让声音变得更饱满、立体。

  • 方法
    1. 口腔共鸣
      • 打哈欠:打一个大大的哈欠,感受口腔后部(软腭)被抬起,喉咙打开的感觉,保持这个状态,发出“啊”的声音。
      • 提颧肌:微笑,感觉颧骨向上提,嘴角向两边展开,这有助于打开口腔前部,让声音更明亮。
    2. 胸腔共鸣
      • 发低沉的“啊”(如“father”),双手放在胸口,感受明显的振动感。
      • 发音时,想象声音是从胸口“发”出来的,而不是喉咙里。
    3. 头腔共鸣

      用高音区的“哼鸣”(哼鸣)来寻找,感受眉心、额头有轻微的振动感,这是声音“亮”和“有穿透力”的关键。


进阶技巧:雕琢声音

在掌握基础后,可以开始学习更复杂的技巧。

声音的“位置”与“集中”

  • 目标:让声音听起来更有焦点,而不是散乱的。
  • 方法
    • 焦点音:想象你的声音是从一个点发出来的,这个点通常在眉心附近,练习时,可以尝试将声音“投射”到这个点上,感觉声音集中、明亮。
    • 元音转换:在唱高音或说高强度话语时,元音需要变窄(如“啊”变“哦”或“呃”),以保持喉位的稳定和声音的集中,避免挤卡。

弹跳音与跳音

  • 目标:锻炼气息的灵活性和声带的控制力,让声音更轻巧、有弹性。
  • 方法:用很短的气息,快速、有弹性地重复发一个音,如“ha ha ha ha ha”,感觉腹部在快速地“弹动”。

气声

  • 目标:制造一种温柔、亲密或略带沙哑的音色,常用于情歌演唱或特定情感表达。
  • 方法:在发声时,有意识地让少量气息不通过声带直接漏出,让声音听起来“气”很足,关键在于“控制”,而不是完全漏气导致声音嘶哑。

强弱控制

  • 目标:学会用气息和共鸣来控制声音的力度,而不是用蛮力喊叫。
  • 方法
    • 弱音:保持同样的发声位置和气息支持,只是减小气息的流量,让声音变轻,但依然保持稳定和集中。
    • 强音:不是靠喉咙用力,而是靠腹部更强的推力,让气息更足、更有力地冲击声带,同时配合良好的共鸣,让声音洪亮而不失控制。

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

  1. 用嗓子喊

    • 表现:声音嘶哑、喉咙痛、说话不久就累。
    • 原因:气息不足,用喉咙肌肉的力量去挤压声带。
    • 纠正:回归基础,加强气息练习,学会用气息托住声音。
  2. 压喉

    • 表现:声音听起来闷、暗、低沉,像被掐着脖子。
    • 原因:喉位过低,下巴和舌根紧张。
    • 纠正:练习打哈欠和提颧肌,保持喉咙的开放感,想象声音是从头顶“飘”出去的。
  3. 声音“白”或“扁”

    • 表现:声音干涩,没有色彩和穿透力。
    • 原因:共鸣腔体没有打开,只用口腔发声。
    • 纠正:加强哼鸣和打哈欠练习,主动寻找胸腔、鼻腔和头腔的振动感。
  4. 重要提醒

    • 量力而行:感到喉咙疼痛、沙哑时,必须立即停止练习并休息,声带是非常娇嫩的器官。
    • 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每天坚持15-30分钟的练习,效果远比一次练习几小时要好。
    • 寻求专业指导:如果条件允许,找一位专业的声乐老师或语音治疗师进行指导,可以帮你纠正错误,避免走弯路。

发声技巧是一个“放松-呼吸-共鸣-表达”的完整链条,记住这个流程,从最基础的呼吸和放松开始,逐步建立共鸣,最后再融入情感和技巧的表达。

口诀总结: 气为帅,放松根,共鸣腔,声音魂。 别挤卡,用巧劲,多练习,方有成。

希望这份详细的指南能对你有所帮助!祝你拥有健康、动听、富有表现力的声音!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