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作网

翻译方法和技巧

第一部分:翻译的核心原则

在谈论具体技巧之前,必须先理解翻译的几大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是所有技巧的基础。

翻译方法和技巧-图1

  1. 信、达、雅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Elegance)

    • 信: 忠实于原文,这是翻译的生命线,译者必须准确理解原文的内容、情感和意图,不能歪曲、增删或遗漏信息。
    • 达: 通顺流畅,译文必须使用目标语的自然表达方式,让读者能够轻松、无障碍地理解,而不是读起来像生硬的“翻译腔”。
    • 雅: 优美得体,在“信”和“达”的基础上,译文应力求语言优美、风格贴切,符合原文的文体和语境(如诗歌、法律文件、广告等)。
  2. 功能对等

    这是现代翻译理论的核心,它强调译文在目标读者中产生的效果,应与原文在源语读者中产生的效果基本相同,有时,为了达到功能对等,译者需要放弃字面意思,选择更符合目标语文化的表达,中文的“班门弄斧”翻译成 "Teach fish to swim" 就比 "Show off one's proficiency with an axe before Lu Ban" 更能让英语读者瞬间理解其讽刺意味。

  3. 目的论

    翻译的首要目的是实现其在特定语境下的预期功能,翻译策略的选择取决于文本的翻译目的,一份药品说明书(目的是安全、准确)和一首诗(目的是审美、抒情)的翻译方法会截然不同。


第二部分:宏观翻译方法

这些是指导整个翻译过程的大方向策略。

  1. 直译

    • 方法: 在忠实于原文内容和形式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与原文相同或相近的表达方式。
    • 适用场景: 适用于科技、法律、学术等要求精确、客观的文本,以及一些文化负载不重的日常用语。
    • 示例: "The computer is on the desk." -> "电脑在桌子上。"
  2. 意译

    • 方法: 当直译会导致译文生硬、费解或不符合目标语习惯时,译者需要舍弃原文的字面形式,用目标语中更自然、更贴切的方式来传达原文的意义和精神。
    • 适用场景: 适用于习语、俚语、双关语、文化典故等。
    • 示例: "Break a leg!" (字面:摔断腿!) -> "祝你好运!" (意译)
  3. 直译与意译相结合

    • 方法: 这是最常用、最灵活的方法,在翻译中,大部分内容可以直译,但对于关键的、难以直译的部分,则采用意译,二者相辅相成,既能保留原文的“形”,又能保证译文的“神”。
    • 示例: "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 (字面:下猫和狗) -> "倾盆大雨。" (意译) 但如果想保留趣味性,可以加注解释:"It's raining cats and dogs (倾盆大雨)。"
  4. 增译

    • 方法: 为了让译文更清晰、更符合目标语的表达习惯,在译文中增加一些原文没有但必要的词语。
    • 目的: 补充背景信息、明确逻辑关系、使句子更完整。
    • 示例: "He is learning Chinese." -> "他正在学习中文(语言)。" (增加“语言”一词,使意思更明确)
  5. 减译

    • 方法: 删去原文中一些在译文中显得冗余或不必要的词语。
    • 目的: 使译文更简洁、流畅。
    • 示例: "In spite of the fact that he is ill, he still works hard." -> "尽管生病,他工作仍然努力。" (删去 "the fact that")
  6. 转换

    • 方法: 在翻译过程中,改变词性、语态、句式等,以适应目标语的表达习惯。
    • 类型:
      • 词性转换: "His arrival was unexpected." -> "他的到来出人意料。" (名词 arrival -> 动词 "到来")
      • 语态转换: "The book was written by him." -> "他写了这本书。" (被动语态 -> 主动语态)
      • 句式转换: "If it rains tomorrow, we will cancel the picnic." -> "明天下雨的话,我们就取消野餐。" (条件状语从句 -> 假设分句)

第三部分:微观翻译技巧

这些是在句子和词语层面可以灵活运用的具体技巧。

  1. 词义选择与引申

    • 方法: 一个单词往往有多个意思,译者需要根据上下文选择最恰当的词义,如果找不到完全对应的词,可以在其基本含义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引申。
    • 示例: "develop" 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译法:
      • develop a plan -> 制定计划
      • develop a disease -> 得病
      • develop a habit -> 养成习惯
      • develop a country -> 发展国家
  2. 词类转换

    • 这是转换技巧在词法层面的具体应用,非常实用,英语中名词化现象普遍,而汉语则多用动词。
    • 示例:
      • He is a good swimmer. -> 他游泳游得很好。 (名词 swimmer -> 动词短语)
      • The discovery of penicillin was a great event. -> 青霉素的发现是一件大事。 (名词 discovery -> 动词 "发现")
  3. 语序调整

    • 方法: 英语和汉语的语序有很大差异,英语多后置修饰,而汉语多前置修饰,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语的语法习惯调整语序。
    • 示例: "The book that I bought yesterday is very interesting." -> "我昨天买的那本书很有趣。" (定语从句 "that I bought yesterday" -> 汉语的“的”字结构放在中心词“书”之前)
  4. 正说反译,反说正译

    • 方法: 当原文从肯定角度表达时,译文可以从否定角度翻译,反之亦然,这能使译文更地道。
    • 示例:
      • 正说反译: "Keep off the grass." -> "请勿践踏草坪。" (肯定 -> 否定)
      • 反说正译: "He is not unlike his brother." -> "他像他哥哥。" (否定 -> 肯定)
  5. 语态转换

    • 如前所述,英语被动语态使用频率远高于汉语,在英译汉时,常需将被动语态转换为主动语态,或使用“被、受、由、得到”等词,甚至可以省略。
    • 示例:
      • The window was broken by Tom. -> 汤姆打破了窗户。 (主动)
      • The problem must be solved immediately. -> 问题必须立即得到解决。 (保留被动)
  6. 文化信息的处理

    • 方法: 这是翻译中的难点,对于文化特有事物,可采用以下策略:
      • 音译加注: Kung Fu (功夫) - 保留原味,但需读者有一定了解。
      • 直译加解释: Dumplings (饺子,一种用面皮包馅料蒸煮或煎炸的传统中国食物) - 信息最全,但略显啰嗦。
      • 寻找对等物: Chinese New Year -> Spring Festival (春节) - 用目标语中已有的、意义相近的词来替代,易于理解。
      • 意译: 在西方文化中常与邪恶、灾难联系在一起,因此在某些语境下(如面向西方市场的产品),可能需要意译或选择其他意象。
  7. 长句处理

    • 方法: 英语长句结构复杂,常包含多个从句,汉语则倾向于短句,翻译时,可以:
      • 拆分: 将一个长句拆分成几个短句。
      • 重组: 打破原有的句子结构,按照汉语的逻辑重新组织。
    • 示例: "The man who lives next door, whose wife is a doctor, has just bought a new car." -> "住在我们隔壁的那个人,他的妻子是一名医生,他刚买了一辆新车。" (拆分为短句)

第四部分:翻译流程与最佳实践

  1. 翻译前:

    • 通读全文: 理解文本类型、主题、风格、目标读者和翻译目的。
    • 查阅资料: 收集相关的背景知识、专业术语、作者信息等。
  2. **翻译中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