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作网

中考文言文断句有何实用技巧?

第一部分:心法篇——先读懂,再断句

这是最核心、最根本的原则,断句不是凭空猜测,而是基于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如果连句子大概讲什么都没搞懂,断句就会寸步难行,拿到文段后,先通读1-2遍,尝试理解其大意,关注人物、事件、对话、观点等关键信息。

中考文言文断句技巧-图1


第二部分:口诀篇——牢记“三先三后”

这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口诀,能帮你快速找到断句的突破口。

“三先”:

  1. 先抓标志词:这是最快找到断句点的方法。
  2. 先看对话词:人物对话是天然的断句标志。
  3. 先察特殊句:判断句、倒装句等有其固定结构。

“三后”:

  1. 后辨虚词:虚词是辅助判断,不能作为唯一依据。
  2. 后析句式:句式分析需要一定的语感,放在后面作为综合判断。
  3. 后通文意:这是最后的检验标准,确保句子通顺、意思完整。

第三部分:技巧篇——八大“黄金法则”

下面我们详细拆解“三先三后”口诀背后的具体技巧。

“三先”技巧

先抓标志词(句首发语词、句中虚词、句末语气词)

这是最常用、最有效的技巧,这些词语就像路标,告诉你一句话在哪里开始,在哪里结束。

  1. 句首发语词:位于一句话的开头,有引出下文的作用。

    • 常考词至若若夫且夫等。
    • 口诀“夫盖至若,句前要断开”,看到这些词,后面要停顿。
  2. 句中虚词:位于一句话的中间,起连接或停顿作用。

    • 常考词等。
    • 口诀“于以而则,句中可停顿”,特别是连接的前后成分,往往是断句点。
    • 注意字在句中通常作助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语(如“蜀之鄙有二僧”),一般不断开。多作介词(相当于“于”)或疑问语气词,需根据语境判断。
  3. 句末语气词:位于一句话的末尾,表示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

    • 常考词(欤)、等。
    • 口诀“也矣焉耳,句末要断开”,看到这些词,基本可以确定是一句话的结束。

先看对话词

人物对话是文言文断题的“金矿”,非常清晰。

  • 常考词等。
  • 口诀“曰云谓语,人名前后”
  • 规则
    1. 等引出对话内容,后面要断开。
    2. 结束后,如果有说话人的动作或神态(如“笑曰”、“问曰”),也要断开。
    3. 不同人的对话之间,必须断开。

先察特殊句

掌握一些固定句式,能让你一眼识别句子结构。

  1. 判断句

    • ...者,...也(陈胜者,阳城人也)
    • ...,...也(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 ...,...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 等判断词(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断句点前后要断开。
  2. 倒装句

    • 宾语前置:何陋之有?(有何陋之?)、宋何罪之有?(宋有何罪之?)
    • 状语后置:战于长勺。(于长勺战)、受任于败军之际。(于败军之际受任)
    • 断句点等是重要的断句线索。
  3. 固定结构

    • 不亦...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何...(为何说此?)
    • 如...何(我如之何?)
    • 得无...乎(得无楚之水使类我?)
    • 断句点:这些结构内部有固定的停顿节奏。

“三后”技巧

后辨虚词(虚词的“身份”辨析)

有些虚词一词多义,需要根据语境判断其功能,才能准确断句。

    • 作介词时,后面断开(残年余力)。
    • 作连词表目的时,前面断开(可以一战)。
    • 作连词表承接时,前面断开(必以分人)。
    • 作连词表并列时,前后不断开(黑质而白章)。
    • 作连词表转折时,前面不断开(人不知而不愠)。
    • 作连词表承接时,前面不断开(温故而知新)。
    • 作连词表修饰时,前面不断开(面山而居)。
    • 小结字断句最灵活,不能一概而论,需结合句意。

后析句式(现代汉语语感迁移)

将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感来划分停顿。

  • 主谓之间要停顿:吾/欲之南海。
  • 动宾之间要停顿:恐/人负我。
  • 状语(介宾短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以/君之力于/足下之书

后通文意(终极检验标准)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当你用以上技巧划分出初步的断句后,一定要通读一遍,检查句子是否通顺,意思是否完整,是否符合逻辑和常理。

  • 检查:断开后的句子,是不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宾结构?上下文的意思是否连贯?
  • 纠错:如果读起来拗口,或者意思不通,很可能是断错了,需要回头检查。

第四部分:实战演练篇——“四步断句法”

我们把所有技巧整合成一个可操作的流程。

第一步:通读全文,了解大意 (快速浏览,知人论事,把握核心观点或事件)

第二步:先标“三词”,划分大块 (用笔标出所有夫、盖、曰、也、矣、乎、焉、哉等标志性词语,初步划分句子)

第三步:再抓“两式”,细化断点 (寻找判断句、倒装句、固定结构等,进一步细化断句点)

第四步:通读检查,确保通顺 (将断好的句子连起来读,检查语意是否连贯,语法是否合理)


【实战例题】

【原文】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断句步骤】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