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准备:磨刀不误砍柴工
技巧的发挥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之上。

-
回归课本,构建知识网络:
- 不要只刷题:考前两周,务必回归课本,重新梳理一遍所有概念、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和适用条件,很多难题的“题眼”就藏在最基础的定义里。
- 画知识树/思维导图:将高中数学的几大板块(函数与导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解析几何、概率统计等)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网络,这有助于在考场上快速定位知识点。
-
精选真题,模拟实战:
- 做近5-10年全国卷/地方卷:熟悉高考的命题风格、难度梯度和考点分布。
- 严格掐时模拟:找2-3个小时,完全模拟高考环境(不查资料、不中断),训练自己的时间分配能力和抗压能力。
-
整理错题本,查漏补缺:
- 不是抄题,是分析:回顾错题本,重点分析错误原因:是概念不清?计算失误?还是思路卡壳?
- 归纳总结:对于反复出错的题型,要总结其通性通法和陷阱所在,形成自己的“避坑指南”。
-
准备“武器”:
- 考试用具:准备2-3支符合要求的黑色签字笔、2B铅笔、橡皮、直尺、圆规、量角器,确保所有文具状态良好。
- 心态:相信自己长期的积累,保持自信。
考场策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拿到试卷到交卷结束,每一步都至关重要。
第一阶段:通览全卷,心中有数 (约5分钟)
- 快速浏览:拿到试卷后,不要急着动笔,花2-3分钟快速通览全卷,从第一题到最后一题,了解试卷的整体结构、题量、题型和难度。
- 心中有数:初步判断哪些题是“送分题”,哪些是“中档题”,哪些是“压轴题”,这有助于你合理分配后续的时间。
- 稳定情绪:这一步是为了消除紧张感,让你进入“考试状态”。
第二阶段:分块突破,先易后难 (约90-100分钟)
核心原则:确保基础分,争取中档分,挑战压轴分。
-
选择填空题 (约40分钟)
- 目标:快速、准确,为后面大题节省时间。
- 策略:遵循“先易后难”原则,遇到暂时没思路的题,果断标记并跳过,做完其他题再回来看。
- 技巧:
- 特殊值法/特殊位置法:对于含参或抽象的题目,代入特殊值(如0, 1, -1)或特殊图形(如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可以快速验证选项。
- 排除法:通过分析、估算或逻辑推理,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
- 数形结合:对于函数、不等式、解析几何等问题,画出草图,直观理解。
- 极限思想:对于参数趋向于无穷或某个特定值时,分析结果的变化趋势。
- 果断取舍:如果一道选择题花了超过3分钟还没头绪,先跳过,后面解出的大题思路可能会反过来启发你。
-
解答题 (约60-70分钟)
- 目标:步骤清晰,逻辑严谨,拿满步骤分。
- 策略:同样遵循“先易后难”,通常前三道解答题是基础题,必须拿下;后两道是压轴题,要有策略地攻克。
- 技巧:
- 审题!审题!审题!:圈出题目中的关键词、数据、限制条件(如“单调递增”、“恒成立”、“唯一解”等),理解题意是解题的第一步。
- 书写规范,步骤清晰:高考数学是按步骤给分的,即使最终答案算错了,清晰的步骤也能让你拿到大部分分数,公式、定理要写清楚,关键步骤不能省略。
- 第一问是基础:压轴题的第一问通常不难,一定要做!这是得分的关键,也是为第二问做铺垫。
- 学会“翻译”:将文字语言、图形语言“翻译”成数学符号和表达式。
- 遇到难题怎么办?
- 分解问题:将一个大问题拆解成几个小问题,能做一步就写一步。
- 联想相关模型:思考这道题在考哪个知识点,常见的模型有哪些(如求最值问题,想函数、导数、基本不等式;求范围问题,想分离参数、数形结合)。
- 大胆猜测,严谨书写:如果实在没有思路,可以根据题意大胆猜测一个结论,然后尝试去证明它,即使证明失败,这个猜测的过程也可能让你获得思路,或者至少写出一些相关的推导过程。
第三阶段:检查复核,不留遗憾 (约15-20分钟)
- 优先检查“必拿分”:首先检查选择填空题和前三道解答题,确保这些基础题没有因粗心而失分。
- 检查“疑难点”:检查你标记过的、犹豫过的题目。
- 检查“计算题”:重新核对关键步骤的计算,尤其是三角函数、数列求和、解析几何等计算量大的题目。
- 检查“规范性”:检查答题卡是否填涂正确,解答题的答案是否写在指定区域内,字迹是否工整。
分题型专项技巧
选择题
- 技巧集锦:
- 代入验证法:将选项代入题干条件验证。
- 特例排除法:用特殊例子排除错误选项。
- 数形结合法:利用图形的直观性判断。
- 极限分析法:分析参数在边界或极限情况下的结果。
- 逻辑推理法:通过选项间的逻辑关系(如互斥、包含)进行判断。
填空题
- 核心要求:结果准确,形式规范。
- 技巧集锦:
- 小题巧做:优先考虑特殊值法、几何法等快速求解。
- 注意单位:应用题要特别注意单位。
- 结果形式:答案要最简,如分数要约分,根式要化简,集合要用特定符号表示等。
- 多解情况:考虑是否有多个解,如解三角形时可能会有两解。
解答题
-
三角函数/解三角形
- 万能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是核心,务必记熟。
- 化简技巧:熟练运用“切割化弦”、“和差角公式”、“倍角公式”进行化简。
- 注意范围:在求角时,一定要根据角的范围(如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来确定最终结果。
-
数列
- 两大基石: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
- 核心方法:错位相减法(等差×等比)、裂项相消法(求和),看到这些特征的数列,要立刻想到对应方法。
- 求通项:由
Sₙ求aₙ时,要分n=1和n≥2两种情况讨论。
-
立体几何
- 建系法(坐标法):对于计算题,建系几乎是万能的,找到合适的坐标系,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运算。
- 传统几何法:证明题常用,需要熟练掌握线线、线面、面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 关键步骤:证明垂直或平行时,一定要写出完整的逻辑链条。
-
概率统计
- 读懂题意:分清是“古典概型”、“几何概型”还是“条件概率”。
- 分布列与期望:这是必考题型,步骤是:①
X的取值;② 求每个取值的概率P(X=xᵢ);③ 列出分布列;④ 求期望 `E(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