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我将从“道”(心法)、“法”(方法)、“术”(技巧)三个层面,并结合“准备、实施、收尾”三个阶段,系统性地阐述巡视个人谈话的技巧。

核心心法:道
在掌握具体技巧前,必须建立正确的谈话心态和原则,这是“道”的层面。
- 客观中立,不预设立场:你的任务是了解事实,而不是去“印证”巡视组已有的某个结论,带着偏见去谈话,只会得到你想听的,从而忽略真相。
- 尊重为先,建立信任:谈话对象是平等的个体,不是审查对象,尊重他们的身份、职务和感受,是打开对方心扉的前提,信任是最好的“撬棍”。
- 同理心,换位思考:理解谈话对象所处的环境、面临的压力和顾虑,他们可能因为害怕报复、担心影响、或习惯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不愿多言,站在他们的角度思考,才能找到沟通的突破口。
- 耐心倾听,少说多听:巡视谈话的80%时间应该用于倾听,你的角色是引导者和倾听者,而不是说教者或审问者,说得越多,暴露得越多,留给对方说的空间就越少。
- 安全保密,消除顾虑:在谈话开始时,必须明确强调谈话内容的保密性,并承诺巡视组会按规定程序处理信息,保护谈话人,这是获取敏感信息的基础。
谈话准备阶段:谋定而后动
充分的准备是谈话成功的一半。
-
明确谈话目的:
- 了解情况:对某个单位、某项工作的整体情况进行摸底。
- 核实问题:针对已收到的信访举报或线索进行深入了解。
- 发现线索:在看似平常的交流中,捕捉异常信号,挖掘新问题。
- 印证信息:交叉验证不同谈话对象的说法,判断信息的真伪。
-
研究背景材料:
- 谈话对象:其简历、职责分工、性格特点、工作表现、人际关系网、有无前科等。
- 所在单位:其历史沿革、近三年来的重点工作、财务状况、人事变动、信访举报记录、巡视巡察反馈问题整改情况等。
- 谈话主题:与本次谈话相关的政策文件、会议纪要、工作报告、财务数据等。
-
设计谈话提纲(而非剧本):
- 开放式问题为主:多用“怎么样”、“为什么”、“如何看待”、“能否具体谈谈”等,鼓励对方展开叙述。
- 封闭式问题为辅:在需要确认事实细节时,用“是不是”、“有没有”、“何时”等,确保信息准确。
- 逻辑递进:问题设计应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由一般到敏感,先谈工作成绩,再谈困难挑战,最后触及矛盾焦点。
- 准备追问:针对对方可能模糊、回避或矛盾的回答,提前想好如何追问。
-
营造良好氛围:
- 选择环境:优先选择安静、私密、不受打扰的房间,避免在对方的办公室或人多嘈杂的地方谈话。
- 轻松开场:从天气、近期工作等轻松话题入手,缓解对方的紧张情绪。
谈话实施阶段:审时度势,灵活应变
这是技巧运用的核心阶段。
(一)开场技巧
- 破冰与建立信任:
- 表明身份与目的:“您好,我们是巡视组的XX,今天请您来,主要是想了解一下XX方面的情况,听听您的真实想法,请您放心,我们会严格遵守保密纪律。”
- 强调保密原则:再次重申谈话内容不会外泄,巡视组会保护谈话人,这是“定心丸”。
- 降低对方姿态:“您是这方面的专家/老同志,我们想向您学习,了解一些真实情况。”
(二)提问技巧
-
开放式提问:让对方有充分的发挥空间。
- 例:“您能谈谈咱们单位在落实XX政策时,整体情况怎么样?”
- 例:“您认为当前工作中最大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
-
引导式提问:在不指明方向的前提下,引导对方思考。
- 例:“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有没有遇到过什么阻力?”(暗示可能存在“阻力”)
- 例:“在干部选拔任用上,您觉得哪些环节最容易出现问题?”(引导其思考制度漏洞)
-
细节追问技巧:这是发现问题的关键。
- 5W1H法:针对一个模糊的回答,不断追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方式。
- 对方:“那个项目有点问题。”
- 追问:“您说的‘有点问题’,具体是指什么问题?(What)”
- 追问:“这个问题大概是什么时候出现的?(When)”
- 追问:“主要涉及哪些人或部门?(Who)”
- 举例追问:“您能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吗?”
- 量化追问:“这个影响有多大?具体数据是怎样的?”
- 5W1H法:针对一个模糊的回答,不断追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方式。
-
假设式提问:探测对方的真实态度和潜在信息。
- 例:“如果让您来负责这件事,您会怎么做?”
- 例:“假如您发现领导的决定有明显问题,您会怎么处理?”
-
对比式提问:发现矛盾和异常。
- 例:“我们了解到的情况是A,但您刚才说的是B,这之间好像有些出入,您能解释一下吗?”
- 例:“之前XX同志提到这件事是这么回事,您和他说的似乎不太一样,您怎么看?”
(三)倾听与观察技巧
-
有效倾听:
- 专注:身体微微前倾,保持眼神交流,用点头等肢体语言表示在听。
- 不打断:让对方把话说完,即使中间有停顿或犹豫,也不要急于插话。
- 听“言外之意”:注意对方的语气、语调、用词,频繁使用“可能”、“大概”、“听说”等词语,可能表示信息不实或不愿担责。
-
敏锐观察:
- 微表情:观察对方的面部表情,如眼神躲闪、面红耳赤、嘴角抽动等,这些都可能暴露其真实情绪。
- 肢体语言:双臂交叉可能表示防御或抵触;频繁看表可能表示不耐烦或想结束谈话;身体后仰可能表示疏离或抵触。
(四)应对不同类型谈话对象的技巧
-
对“滔滔不绝”者:
- 技巧:适时打断,用“谢谢您的信息,我想再了解一下关于XX的具体情况”等方式,将话题拉回正轨,控制谈话节奏。
-
对“沉默寡言”者:
- 技巧:多问简单、封闭式问题开始,建立信心,多用“是不是”、“有没有”等,让其容易回答,耐心等待,给予沉默思考的时间,从其熟悉或感兴趣的话题入手。
-
对“情绪激动”者:
- 技巧:保持冷静,不要被对方情绪带偏,递上一杯水,表示理解和关心,先倾听其宣泄,待其情绪平复后,再引导其“您刚才说的这件事,能具体和我们说说当时的情况吗?”
-
对“回避问题”者:
- 技巧:直接但礼貌地追问,可以说:“我理解您的顾虑,但我们今天就是想把这个事情搞清楚,您的信息对我们非常重要。”如果对方仍不配合,可暂时跳过,换个角度提问,或记录在案,留待后续。
谈话收尾阶段:善始善终
- 总结与确认:在谈话结束前,简要复述一下谈话的核心内容,特别是关键信息点,与对方确认是否有误。“好的,XX,我总结一下您刚才说的几点,主要是……,您看是这样吗?”
- 预留空间:询问对方是否还有其他想补充的。“关于今天的话题,您还有没有什么想补充的,或者我们没问到但您觉得应该让我们知道的?”
- 再次感谢与保密承诺:“非常感谢您今天抽出宝贵时间,跟我们说了这么多真实情况,我们再次承诺,会对您反映的情况严格保密。”
- 做好记录:谈话结束后,立即整理谈话记录,趁记忆清晰时补充细节、标注重点、分析判断。
巡视谈话的“三要三不要”
- 要:真诚尊重,耐心倾听,灵活应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