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将诗歌试讲的技巧拆解为“道”(核心理念)和“术”(具体步骤与方法)两个层面,并提供一个完整的试讲范例,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

道:核心理念与心态
在开始具体步骤前,请先建立正确的认知,这是成功的一半。
-
定位清晰:你不是在“表演”诗歌,而是在“带领”学生感受诗歌。
- 忌:个人化的、声情并茂的“朗诵会”,你的任务是搭建桥梁,让学生自己能走进诗的意境,而不是你一个人陶醉其中。
- 宜:你是向导、是启发者,你的任务是提问、引导、搭建支架,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
目标明确:一节课只解决一两个核心问题。
- 诗歌内涵丰富,但一堂课只有40-45分钟,不要试图面面俱到,贪多嚼不烂。
- 设定一个核心教学目标,“通过品读意象,体会《静夜思》中‘月’所承载的思乡之情。” 或 “学习《再别康桥》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所有的环节都应围绕这个目标展开。
-
以生为本:设计学生能参与的活动。
- 试讲虽然没有真实学生,但你必须时刻“心中有人”,你的每一个提问、每一个指令,都要设想学生会有怎样的反应。
- 多设计朗读、讨论、想象、绘画等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而不是被动地听你讲。
-
展现素养:你的语言就是最好的示范。
- 诗歌教学,教师的语言本身就应富有诗意和美感,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干瘪的词汇。
- 你的板书设计要美观、有逻辑,能体现诗歌的结构和你的教学思路。
术:具体步骤与技巧(一堂课的流程)
一堂完整的诗歌试讲通常可以分为以下五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其技巧。
导入(凤头——引人入胜,约1-2分钟)
好的导入能迅速抓住“评委”的注意力,并自然地引出课题。
- 情境导入法:利用图片、音乐、视频或语言描绘,创设与诗歌情感相关的情境。
- 范例(讲《春晓》):“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春天来了,夜里下了一场雨,清晨,你从睡梦中醒来,听到窗外清脆的鸟鸣,闻到空气中泥土和花草的芬芳,你推开窗,看到花瓣被雨水打落了一地,如果你是一位诗人,你会写下怎样的诗句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首描写这种情景的古诗——《春晓》。”
- 故事导入法:讲述与作者或诗歌背景相关的小故事。
- 范例(讲《静夜思》):“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叫李白的人,他离开了家乡,一个人在外地生活,有一天晚上,他住在一个小旅馆里,抬头看到了天上的月亮,这轮月亮,和他家乡看到的是不是一样呢?他想家了,一首千古名篇诞生了,它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静夜思》。”
- 直接导入法:开门见山,直接点题,适用于比较成熟或试讲时间紧张的情况。
- 范例:“我们学习一首非常优美的现代诗——《再别康桥》,它的作者,新月派’的代表诗人——徐志摩,让我们一同走进康桥,感受那份独特的离愁别绪。”
初读感知(猪肚——扎实基础,约3-4分钟)
这个环节的目的是扫清障碍,对诗歌有一个整体的、感性的认识。
- 教师范读:用标准、富有感情的普通话范读全诗,注意语速、停顿、重音,这是给学生最好的示范。
- 学生自读/齐读:布置明确的朗读任务。
- 指令要清晰:“请大家自由朗读一遍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感受一下这首诗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 检查字词,疏通大意:
- 利用多媒体或板书,展示重点生字词,并正音、释义。
- 技巧:不要逐字逐句翻译串讲,可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大意。
- 提问:“读了这首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诗人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品读赏析(猪肚——核心环节,约15-20分钟)
这是试讲的高潮和灵魂,最能体现你的教学功底,核心是“以问导学,以读促悟”。
-
抓意象,品意境:
- 提问:“诗中哪些景物(意象)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 引导:引导学生分析意象的特点和象征意义,如《静夜思》中的“月”、《乡愁》中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 活动: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根据你的描述想象画面,然后用画笔画出来。
-
抓关键词,品炼字:
- 提问:“你认为诗中哪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 范例(讲《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诗人为什么不用‘到’、‘过’、‘满’,而偏偏用一个‘绿’字呢?我们一起来品一品这个‘绿’字好在哪里。”(引导学生从色彩、动态、感官等方面分析)
-
抓修辞,品语言:
- 提问:“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 引导:分析比喻、拟人、反复、对偶等手法如何让诗歌更生动、形象。
-
抓结构,品情感:
- 提问:“诗歌的层次结构是怎样的?情感是如何变化的?”
- 引导:分析诗歌的开头、发展、高潮、体会情感的起伏和递进。
-
反复朗读,加深体验:
- 在品读的每一步后,都要回到朗读上,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个人读、分组读、配乐读、想象读)来巩固和升华感悟。
- 指导朗读:“现在我们理解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我们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和语气来读呢?是激昂的还是低沉的?是轻快的还是缓慢的?我们再来试一试。”
拓展延伸(豹尾——余音绕梁,约2-3分钟)
这个环节能体现你的知识广度和课程设计的深度。
- 比较阅读:将本诗与题材、风格或作者相似的诗进行比较。
- 范例:“我们学习了李白的《静夜思》,知道他借月亮思乡,同样是写月亮,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又是怎样一番情景呢?”
- 联系生活:引导学生将诗歌情感与自身生活经验联系起来。
- 范例:“‘每逢佳节倍思亲’,你有没有过离开家人,在某个特别的日子里思念他们的经历?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吗?”
- 创作实践:进行小练笔。
- 范例:“学习了这首诗,请你模仿它的句式,也来写一两句小诗,表达你此刻的心情。”
总结作业(豹尾——完整收束,约1分钟)
- 用简洁有力的语言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升华主题。
- 范例:“我们跟随诗人徐志摩,领略了康桥的柔美风光,也体会了那份淡淡的离别愁绪,诗歌,就是这样用最凝练的语言,承载着最丰富的情感,希望大家能爱上诗歌,用诗歌装点自己的生活。”
- 作业:布置开放性、实践性的作业。
- 范例:“今天的作业是:1.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2. 为这首诗配一幅画,或者写一段读后感。”
试讲实战范例(以李商隐《无题》为例)
课题:《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年级:九年级 核心目标:通过品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名句,理解诗人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至死不渝的情感。
(一)导入(1分钟) “同学们,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了不朽的诗篇,有的爱情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温暖,有的爱情是‘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决绝,而在唐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