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作网

法院阅卷技巧

道:心法与原则

在动手阅卷前,先建立正确的“心法”,这比任何技巧都重要。

  1. 目标导向原则:

    • 法官视角: 核心目标是查明事实、适用法律、作出裁判,阅卷是为了发现争议焦点,判断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寻找法律依据。
    • 律师视角: 核心目标是构建己方主张、瓦解对方主张,阅卷是为了寻找对己方有利的证据和法律,发现对方证据的漏洞和逻辑矛盾,制定最佳的诉讼策略。
  2. 中立客观原则:

    • 切忌先入为主: 不要被起诉状、答辩状或任何一方的言辞牵着鼻子走,将所有材料都视为“待证事实”的载体,用怀疑和审慎的眼光去审视。
    • 忠于卷宗材料: 所有结论和判断都必须有卷宗内的证据和笔录作为支撑,切忌脱离卷宗进行主观臆断。
  3. 效率优先原则:

    案件量巨大,时间宝贵,阅卷必须有计划、有重点,避免在无关细节上过度纠缠,学会“抓大放小”,先解决核心问题。

  4. 细节决定成败原则:

    “魔鬼在细节中”,关键事实的认定、证据的瑕疵、程序上的违法点,往往隐藏在不经意的细节里,要培养“火眼金睛”,对矛盾点、异常点保持高度敏感。


法:流程与方法

阅卷是一个系统工程,遵循科学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推荐采用“三步法”:

第一步:通览全局,建立框架(鸟瞰法)

这一步的目标是快速了解案件全貌,建立对案件的初步印象和整体框架。

  1. 阅看顺序建议:

    • 《起诉状》/《上诉状》: 了解原告/上诉人的诉讼请求、事实与理由,这是案件的起点和核心诉求。
    • 《答辩状》/《书面答辩》: 了解被告/被上诉人的抗辩观点和事实,这是对立面的核心主张。
    • 《证据目录》/《证据清单》: 快速浏览双方提交的所有证据名称、证明目的,对案件证据体系有个宏观认识。
    • 《庭审笔录》: 这是案件的“精华”,通过阅看庭审笔录,可以直观了解:
      • 双方的主要争议焦点是什么?
      • 关键证人如何作证?
      • 法官问了哪些关键问题?
      • 双方对证据的质辩意见是什么?
    • 《裁判文书》(二审/再审案件): 了解一审/原审法院的裁判理由和结果,明确上诉/再审的核心争议。
  2. 产出: 完成这一步后,你应该能回答:

    • 这个案子是关于什么的?(案由)
    • 原告/上诉人想要什么?(诉讼请求)
    • 被告/被上诉人为什么不给他?(抗辩理由)
    • 双方最大的分歧点在哪里?(争议焦点)
    • 案件的关键证据有哪些?

第二步:精读细研,梳理焦点(显微镜法)

这一步的目标是深入细节,查清事实,锁定争议

  1. 围绕争议焦点精读:

    • 将第一步确定的争议焦点作为“导航”,针对性地去查阅卷宗中的相关材料。
    • 对于每个争议焦点,按照“证据-事实-法律”的逻辑链条进行梳理。
  2. 证据审查三性:

    • 真实性: 证据是否真实、有无伪造、变造的可能?(签字是否是本人所签?公章是否真实?)
    • 合法性: 证据的取得方式是否合法?(是否存在非法取证、侵犯他人隐私等情况?)
    • 关联性: 该证据能否证明案件中的某个事实?与争议焦点有何关系?
  3. 制作阅卷笔录/思维导图(核心环节):

    • 不要只看不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阅卷时必须同步记录。
    • 推荐结构(以一个争议焦点为例):
      • 争议焦点一:合同是否有效?
        • 原告方主张及证据:
          • 证据1:《合同书》,证明双方签订了合法有效的合同。
          • 证据2:... ...
        • 被告方主张及证据:
          • 证据A:《会议纪要》,证明签订合同时存在欺诈。
          • 证据B:... ...
        • 关键证人证言摘要:
          • 证人A(原告员工):... ...
          • 证人B(被告员工):... ...
        • 本院查明的事实(初步判断): 结合证据,你认为事实是怎样的?有哪些矛盾点?(合同签订日期与会议纪要日期存在冲突。)
        • 待查明问题: 还需要哪些信息来认定这个事实?(是否需要鉴定公章真伪?)
  4. 寻找矛盾与漏洞:

    • 证据之间的矛盾: 原告的证据和被告的证据是否矛盾?同一份证据的不同部分是否矛盾?
    • 言辞证据与客观证据的矛盾: 当事人的陈述与书证、物证是否一致?
    • 逻辑矛盾: 一方的陈述是否符合常理、符合逻辑?

第三步:归纳总结,形成心证(沉淀法)

这一步的目标是将零散的信息整合成清晰的结论,为撰写法律文书奠定基础

  1. 事实认定:

    • 基于第二步的梳理,对无争议的事实予以确认。
    • 对有争议的事实,根据证据规则和内心确信,写出认定/不认定的理由,即“本院认为...”部分的雏形。
  2. 法律适用:

    • 针对已认定的事实,寻找相关的法律、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
    • 分析法律构成要件是否满足,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如何。
  3. 最终结论:

    • 明确诉讼请求是否应予支持,案件应如何处理。
    • 检查整个论证过程是否逻辑严密,有无遗漏。

器:工具与技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 阅卷笔录(最核心的工具):

    • 形式: 可以是Word文档、Excel表格,甚至是思维导图软件(如XMind)。
    • 严格按照上述第二步的结构进行,做到“一事一记、一证一记”,条理清晰,方便查找和引用。
  2. 颜色标记法(高效技巧):

    • 准备不同颜色的荧光笔或记号笔:
      • 红色: 标记关键证据、核心事实、对己方不利的内容。
      • 蓝色: 标记法律条文、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
      • 绿色: 标记对己方有利的内容、支持己方观点的证据。
      • 黄色: 标记争议焦点、矛盾点、需要进一步核实的问题。
    • 好处: 一目了然,在后续翻阅和撰写文书时能快速定位关键信息。
  3. 便签/索引法(适用于复杂卷宗):

    • 对于特别厚、特别复杂的卷宗,可以在卷宗边缘贴上不同颜色的便签。
    • 在便签上简要写明该部分内容(如:“P50-60:关键证人王某证言”、“P100-120:银行流水”)。
    • 这样可以像查字典一样,快速定位到卷宗的特定位置。
  4. 电子化阅卷技巧:

    • 全文检索: 利用PDF阅读器的搜索功能,快速查找关键词(如人名、公司名、金额、日期等),极大提高效率。
    • 高亮与批注: 直接在电子卷宗上进行高亮和批注,方便回溯和整理。
    • 多窗口对比: 将起诉状、证据、庭审笔录等不同材料分屏显示,方便进行对比分析。

法官 vs. 律师阅卷的侧重点

维度 法官阅卷 律师阅卷
核心目标 查明事实,公正裁判 服务客户,赢得诉讼
视角 中立、居中,探寻客观真实 立场鲜明,构建有利叙事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