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理念:从“坐商”到“行商”,从“放贷”到“服务”
在开始具体技巧之前,首先要转变营销理念。

-
从“坐商”到“行商”:
- 传统做法:等客户上门申请,被动受理。
- 现代做法:主动出击,深入企业供应链、产业园区、行业协会,主动寻找和挖掘客户的贴现需求,把服务送到客户“家门口”。
-
从“放贷”到“服务”:
- 传统做法:只关心票据真伪、要素是否齐全,业务是“一锤子买卖”。
- 现代做法:将票据贴现视为一个切入点,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的金融解决方案,通过贴现业务,深入了解客户的经营状况、资金流、上下游关系,从而交叉销售其他产品(如流贷、现金管理、国际业务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精准定位目标客户
不是所有有票的企业都是你的优质客户,要学会“淘金”,找到最匹配、最有价值的客户群体。
-
按行业筛选:
- 核心行业:建筑业、制造业(特别是设备、汽车、钢铁等)、医药、能源、商贸流通等,这些行业普遍存在大额、长期的应收票据。
- 新兴行业:供应链金融核心企业(如大型电商平台、汽车厂商)的上下游供应商。
-
按企业生命周期筛选:
- 成长型企业:业务扩张快,资金需求旺盛,但融资渠道相对单一,票据是其重要融资工具,这类客户对利率敏感,但对服务响应速度要求更高。
- 成熟型企业:持有大量票据,但资金调配效率是其核心诉求,他们更看重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操作便利性和品牌信誉。
-
按票据特征筛选:
- 高频率、小金额:适合发展线上化、自动化、低成本的贴现业务。
- 大金额、长周期:需要提供更具竞争力的利率、更灵活的还款方案和更专业的客户经理服务。
- 特定类型票据:如供应链票据、标准化票据等,需要专业的产品知识来营销。
多元化营销渠道建设
“酒香也怕巷子深”,必须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立体化营销网络。
-
线下渠道(深度渗透):
- 供应链营销:这是最有效的渠道之一,锁定核心企业(如大型国企、上市公司),通过服务核心企业,进而渗透其上下游的供应商和经销商,可以为核心企业提供“1+N”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
- 园区/商会营销:与产业园区管委会、工商联、各大商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定期举办“金融知识讲座”、“银企对接会”,批量获取客户。
- 同业合作:与小型城商行、农商行、财务公司合作,他们可能没有贴现额度或审批权限,可以将他们的业务介绍给你,赚取差价,实现共赢。
- 客户转介绍:建立客户转介绍激励机制,服务好一个客户,让他成为你的“活广告”,可以设计“老带新”奖励方案。
-
线上渠道(广度与效率):
- 线上化平台:打造或接入票据贴现线上平台,实现客户在线提交、在线审批、在线签约,极大提升客户体验和业务处理效率,这是吸引年轻企业主和科技型公司的关键。
- 数字化工具:利用企业微信、CRM系统,建立客户档案,进行标签化管理,实现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推送。
- 内容营销:通过公众号、视频号、知乎等平台,发布票据融资知识、政策解读、案例分析等内容,塑造专业形象,吸引潜在客户主动咨询。
高效沟通与谈判技巧
找到客户只是第一步,成功营销才是关键。
-
专业是最好的敲门砖:
- “顾问式”沟通:不要一上来就谈利率,先以“财务顾问”的身份,通过提问了解客户的经营状况、资金用途、持有票据的情况(金额、期限、承兑人等)。
- 案例说话:准备1-2个与客户行业相似的成功案例,展示你如何帮助其他企业解决了资金难题,增强了客户的信任感。
-
价值塑造而非价格战:
- 当客户说“别家利率更低”时:
- 不要直接降价,而是强调综合价值。“王总,我理解您对利率的关注,除了利率,我们还能提供XX银行的全行级服务、更快的到账速度(T+0)、更灵活的额度使用方式,以及未来在您需要其他融资时的优先支持,这些综合起来,对您的企业长远发展更有价值。”
- 算总账:帮助客户计算时间成本、操作成本、机会成本,快一天到账,可能就意味着抓住了一个商机。
- 当客户说“别家利率更低”时:
-
建立信任,长期主义:
- 言出必行:承诺的到账时间、服务标准一定要做到,一次失信,可能永远失去一个客户。
- 定期回访:即使业务做完,也要定期关心客户,了解其新的需求,维系关系,节日祝福、行业资讯分享等都是很好的方式。
产品与服务创新
在同质化竞争中,创新是脱颖而出的核心武器。
-
产品组合创新:
- “贴现+”模式:将贴现与流贷、信用证、保函等产品打包,为客户提供一揽子融资方案。
- 供应链票据贴现:针对供应链票据的特点,开发专门的、更高效的贴现产品,服务核心企业及其生态圈。
-
流程与服务创新:
- 线上化与自动化:实现“秒批秒贷”,客户体验极佳。
- 差异化定价:根据客户信用等级、票据类型、合作深度等,实行“一户一价”的精细化定价,而不是“一刀切”。
- 绿色通道:对优质客户、核心企业客户设立绿色通道,提供优先审批服务。
-
场景化营销:
- 节前场景:在春节、国庆节前,企业备货资金需求大,可以推出“节日贴现优惠”活动。
- 纳税场景:在企业纳税申报期前,主动联系客户,提供贴现资金用于缴税,解决燃眉之急。
风险控制是底线
营销做得再好,一笔坏账就能让所有努力付诸东流,风险控制是营销的“压舱石”。
-
贷前审查:
- 票据真实性:验伪是第一要务,确保票面要素齐全、合规。
- 承兑人风险:重点审查承兑人的信用资质,特别是对商票,要对承兑人进行严格的信用评估。
- 客户还款能力:不能只看票据,更要分析客户的经营现金流和第一还款来源,避免“票据真实,客户违约”的风险。
-
贷中监控:
- 资金流向监控:确保贴现资金用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而非流入房地产、股市等受限领域。
- 客户关系维护:通过定期沟通,及时发现客户经营异常。
-
贷后管理:
-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对承兑人信用评级、市场利率等关键指标进行监控,一旦出现风险苗头,及时采取措施。
票据贴现营销的成功,是一个“道、法、术、器”的结合:
- 道(理念):以客户为中心,提供综合服务。
- 法(策略):精准定位客户,线上线下结合。
- 术(技巧):专业沟通,价值塑造,长期经营。
- 器(工具):线上化平台、数字化工具、创新产品。
将以上技巧融会贯通,并根据自身银行/机构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您的票据贴现业务定能打开新局面,实现业务的可持续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