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作网

2025年创意设计新趋势,如何突破传统思维?

太棒了!这是一个非常棒的问题。“创意设计”不是一种神秘的天赋,而是一套可以学习、可以练习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法,它就像锻炼肌肉一样,通过系统性的训练,你的创意能力会越来越强。

2025年创意设计新趋势,如何突破传统思维?-图1

下面我将从“道”(心法)、“法”(方法)、“术”(技巧)三个层面,为你全面拆解“怎样创意设计”。


第一部分:道 - 心法与思维模式

这是创意设计的根基,是内功心法,没有正确的思维,再多的技巧也只是花架子。

保持极度的好奇心

  • 怎么做:像孩子一样提问,对任何事物都问“为什么?”“…会怎样?”“它还能是什么?”,不要满足于表面的答案。
  • 例子:看到一把雨伞,不只想到“遮雨”,而是想:“它为什么是圆的?如果它是方的会怎样?如果它能发光呢?如果它能自动跟随我呢?”

拥抱“愚蠢”和“不完美”

  • 怎么做:在创意的初期,给自己“犯错”的权利,不要过早地自我批判,把“我做不到”换成“我试试看”。
  • 例子:头脑风暴时,天马行空的想法越多越好,哪怕它们听起来很荒谬,很多伟大的发明都源于一个“愚蠢”的念头。

跨界连接

  • 怎么做:不要只局限在你的专业领域,去了解烹饪、物理、历史、心理学、电影……从其他领域汲取灵感。
  • 例子:UI设计师可以从交响乐的节奏中学习界面元素的动态节奏感;产品经理可以从生物学中的“共生关系”中思考产品模块的联动。

成为一个“观察家”

  • 怎么做:随身携带一个笔记本或使用手机备忘录,随时记录下生活中的灵感、有趣的现象、人们的抱怨、美好的瞬间。
  • 例子:在咖啡馆里,观察人们如何与杯子互动?是单手拿还是双手拿?加奶后如何搅拌?这些细节都可能成为你设计的灵感来源。

培养同理心

  • 怎么做:创意设计的核心是“为人服务”,尝试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感受他们的需求、痛点、情感和渴望,问自己:“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想?我会需要什么?”
  • 例子:设计一个老年人用的APP,不只是放大字体那么简单,要去理解他们对科技的恐惧、操作的便捷性、以及使用时的成就感。

第二部分:法 - 创意流程与系统方法

这是创意设计的骨架,是一套可执行的步骤,它能帮助你从混乱的灵感中,系统地产出有价值的设计。

经典设计思维流程

这是一个被广泛认可的五步流程,适用于几乎所有创意设计项目。

第1步:共情

  • 目标:深入理解你的用户。
  • 方法
    • 用户访谈:与目标用户进行一对一的深入交流。
    • 问卷调查:收集大量定量数据。
    • 观察法:在用户自然环境中观察他们的行为。
    • 创建用户画像:将调研结果提炼成一个或几个虚拟的典型用户。

第2步:定义

  • 目标:明确你要解决的问题。
  • 方法
    • 问题陈述:基于“共情”阶段的信息,用一句话清晰地定义核心问题,一个好的格式是:“我们需要为 [用户] 解决 [什么问题],因为 [洞察]。”
    • 机会点识别:从用户痛点中,找到可以切入的设计机会。

第3步:构思

  • 目标:产生尽可能多的创意点子。
  • 方法
    • 头脑风暴:不设限地自由联想,追求数量而非质量。
    • 思维导图:从一个核心概念出发,发散出相关的想法。
    • SCAMPER法:一个强大的创意激发工具,通过七个角度提问:
      • Substitute (替代): 能用什么来替代?
      • Combine (合并): 能和什么结合?
      • Adapt (改造): 能借鉴什么?
      • Modify (修改/放大): 能改变形状、颜色、功能吗?
      • Put to another use (挪用): 还能用来做什么?
      • Eliminate (剔除): 能减去什么?
      • Reverse (颠倒/重组): 能把顺序或结构反过来吗?

第4步:原型

  • 目标:将抽象的想法变为可触摸、可感知的实体。
  • 方法
    • 低保真原型:用纸笔、白板、便签快速画出草图或流程图,成本低,迭代快。
    • 数字线框图:使用Figma, Sketch等工具制作简单的布局,关注结构和流程。
    • 实体模型:用黏土、纸板等制作3D模型。

第5步:测试

  • 目标:验证你的解决方案是否有效,并根据反馈进行迭代。
  • 方法
    • 可用性测试:让真实用户使用你的原型,完成任务,并观察他们的行为和反馈。
    • A/B测试:针对同一个问题,设计两个不同方案,看哪个效果更好。
    • 收集反馈: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用户意见。
    • 迭代:根据测试结果,返回到前面的步骤(通常是构思或原型阶段),进行优化和改进。设计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第三部分:术 - 具体技巧与工具箱

这是创意设计的血肉,是你可以随时使用的具体技巧。

创意激发技巧

  • 限制法:给自己设定一个限制(只能用三种颜色”、“必须在30秒内完成一个任务”),限制反而能激发更聪明的解决方案。
  • 类比法:将你的问题和另一个领域的事物进行类比。“设计一个团队协作工具,就像设计一个交响乐团,每个成员都是乐器,需要指挥(工具)来协调,才能奏出和谐的乐章。”
  • 随机词法:随机找一个词(冰箱”、“云朵”、“自行车”),然后强迫自己将它与设计问题联系起来,看看能碰撞出什么火花。

视觉化思考技巧

  • 草图:最快的视觉表达方式,能快速记录和沟通想法。
  • 故事板:用一系列连续的画面来讲述一个故事,常用于服务设计或体验流程的展示。
  • 用户旅程图:可视化地展示用户与产品或服务互动的全过程,并标注出情绪、触点和痛点。

灵感管理工具

  • 建立灵感库:使用Pinterest、Dribbble、Behance、花瓣网等平台,收集你喜欢的作品。
  • Mood Board (情绪板):将收集到的图片、颜色、文字、材质等元素拼贴在一起,快速定义一个项目的设计调性。
  • 实体剪贴簿:对于喜欢触感的人来说,将杂志、布料、树叶等实体素材贴在纸上,同样能激发灵感。

一个创意设计项目的实践案例

假设我们要设计一个“帮助独居老人轻松预约社区医生”的APP。

  1. 共情:去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和爷爷奶奶们聊天,发现他们:①不会用智能手机;②子女太忙,没时间教;③去医院挂号排长队很累;④对线上支付有顾虑。
  2. 定义:我们需要为不熟悉智能手机的独居老人,设计一个极其简单、有子女辅助的社区医生预约工具,以解决他们看病难、排长队的问题。
  3. 构思
    • 头脑风暴:语音预约?一键呼叫子女帮忙?子女远程代为操作?线下社区服务站有人协助操作?
    • SCAMPER:能不能用替代掉复杂的文字输入?(用语音和图标)能不能合并社区医生和社区服务?(整合进一个“智慧社区”APP)能不能简化流程?(只有“预约”和“我的”两个主界面)
  4. 原型
    • 低保真:用笔画出大图标、大字体的界面,流程只有“选择医生 -> 选择时间 -> 确认”三步,在关键步骤旁边增加一个“呼叫子女帮助”的醒目按钮。
  5. 测试
    • 找几位爷爷奶奶来测试这个纸原型,发现他们看不懂“选择时间”的日历。迭代,把时间选择改为“今天下午”、“明天上午”等更口语化的选项。
    • 再次测试,这次用Figma做了一个可点击的线框图,发现“呼叫子女”按钮太小,不够醒目。迭代,把它做得更大,并放在屏幕底部固定位置。

你不仅得到了一个设计方案,更重要的是,你通过这个过程,真正理解了用户,并创造出了对他们有价值的东西。

**请记住:创意设计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