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我将从整体把握、分段解析、具体技巧三个方面,为您详细拆解《背影》的朗诵技巧。

整体把握:奠定情感基调
在开口之前,首先要理解文章的核心情感和叙事节奏。
核心情感:克制而深沉的父爱
- “我”的情感变化: 从一开始对父亲“迂腐”的“暗笑”,到目睹父亲买橘子背影时的“泪很快流下来了”,再到接到父亲信时的“晶莹的泪光”,这是一个从不理解到理解,从嫌弃到感动的情感转变过程。
- 父亲的情感: 父亲的爱是沉默的、笨拙的、不善于表达的,他所有的爱都体现在“拣座位”、“铺大衣”、“嘱我路上小心”、“嘱我夜里警醒”、“又嘱托茶房”这些琐碎的细节中,他的爱是“背影”,是默默的付出,是无言的关怀。
朗诵基调:
- 语速: 整体语速应偏慢,尤其是在描写父亲动作和“我”内心感受的部分,要给听众留出感受和想象的空间。
- 语气: 平实、真挚、内敛,避免使用过于华丽或夸张的腔调,要用一种“讲述故事”的口吻,仿佛在向一位老朋友娓娓道来那段往事。
- 节奏: 张弛有度,开头交代背景时可以舒缓一些;描写父亲攀爬月台的艰难时,节奏要放慢,语气要凝重;结尾部分,情感再次升华,语速可以更慢,声音更轻,余韵悠长。
分段解析与处理技巧
我们可以将文章分为几个部分,分别处理。
第一部分:开篇叙事(第1-3段)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朗诵要点:
-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 处理: 这是全文的“文眼”,也是情感的起点,声音要沉稳、略带感伤。“二年余了”可以稍作停顿,带出时间的流逝感。“最不能忘记”五个字是重音,要读出分量感,但不是喊出来,而是用一种笃定的、深情的语气说出来。
-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 处理: 这几句交代了背景,充满了沉郁和无奈。“死了”、“交卸了”要读得低沉、压抑,仿佛在回忆一段灰暗的岁月。“祸不单行的日子”可以稍微加重语气,体现出当时家庭的窘迫和父子俩内心的沉重。
第二部分:车站送别(第4-5段)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朗诵要点:
- “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两三回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 处理: 这一部分展现了父亲的“固执”和“不放心”。“再三嘱咐”、“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这些词,要读出父亲那种犹豫而又坚定的内心活动,他的话语“不要紧,他们去不好!”要读得朴实、坚决,没有华丽的辞藻,却充满了不容置疑的关爱,这里的“我”是有些不耐烦的,但朗诵时不必表现出不耐烦,而是要客观叙述,为后面的情感爆发做铺垫。
第三部分:核心段落——买橘子的背影(第6段)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朗诵要点:
- 这是全文的高潮和情感爆发的顶点,也是最考验功力的部分。
- 描写外貌:“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 处理: 语速要极慢,像电影慢镜头一样,一帧一帧地描绘,声音要低沉、清晰,每个字都要送入听众耳中,这三个排比句,读出一种沉重、朴实的感觉,这是那个时代父亲典型的形象。
- 描写动作:“蹒跚地走到……慢慢探身下去……攀着……缩……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 处理: 这是情感的核心,每一个动词都要重点突出,但要用气声和放缓的语速来表现,而不是用力喊。
- “蹒跚”:读出步履维艰的感觉。
- “慢慢探身下去”:读出小心翼翼、充满试探的艰难。
- “攀”、“缩”、“微倾”、“努力”:这几个词是重中之重,要想象自己就是那个儿子,在月台上看着父亲笨拙地攀爬,内心充满了心疼和酸楚,声音里要带着颤抖和哽咽,但又不能真的哭出来,要“压”着声音,让听众感受到你强忍的泪水。
- 处理: 这是情感的核心,每一个动词都要重点突出,但要用气声和放缓的语速来表现,而不是用力喊。
- 情感爆发:“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 处理: 前面的铺垫都是为了这一句,声音可以稍微提高一点点,但更多的是情感的释放。“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是一个停顿,一个心理活动的转折点。“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要读得真挚、自然,仿佛泪水真的在眼眶里打转,然后决堤,这里的“流下来”三个字,可以处理得稍微拖长一点,带着哭腔,但又克制。
第四部分:情感延续与结尾(第7-8段)
“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我北来后,他写了一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朗诵要点:
- “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 处理: “混入”和“再找不着了”要读出一种失落和怅然若失的感觉,父亲的背影消失在人海,就像父爱融入了生活,看似平凡,却再也找不回那个特定的瞬间。“我的眼泪又来了”是情感的延续,比第一次流泪更加深沉和绵长。
- 父亲的来信:“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
- 处理: 这是全文的“泪点”,要用一种平静的、略带沙哑的声音来读父亲的信,仿佛在念一件寻常事,但“大去之期不远矣”这六个字,是父亲对死亡的坦然和轻描淡写,背后却是对儿子的深深牵挂,读到这里,朗诵者自己必须先被感动,声音里要带着无法抑制的颤抖和哽咽。
- “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
- 处理: 这是情感的最终升华,声音要轻下来、缓下来,像梦呓,像回响。“晶莹的泪光”可以读得轻柔而悠长。“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要带着无尽的思念和感怀,语速极慢,仿佛在脑海中一遍遍描摹那个永恒的背影,最后一个“影”字,可以轻轻地收住,留下无尽的余味。
具体技巧总结
- 停连: 停顿是制造悬念、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在关键句、转折处、情感爆发前,一定要敢于停顿,在“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后停顿一秒,再说出“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效果会截然不同。
- 重音: 重音不是“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