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作网

医师掌握沟通技巧

下面我将从“为什么重要”、“沟通的黄金原则”、“关键沟通场景与技巧”以及“如何提升”四个方面,系统地阐述医师如何掌握沟通技巧。

医师掌握沟通技巧-图1


为什么沟通技巧对医师至关重要?

  1. 建立信任,改善医患关系:信任是医患关系的基石,良好的沟通能让患者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从而更愿意信任医生,坦诚地告知病情,并积极配合治疗。
  2. 提高诊断准确性:病史采集是诊断的基础,有效的开放式提问和积极倾听,能帮助医生获取更全面、更真实的病情信息,避免因信息不全导致的误诊漏诊。
  3. 提升治疗依从性:患者是否理解病情、治疗方案及其重要性,直接关系到其能否遵从医嘱,清晰的解释和有效的健康教育,能显著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治疗效果。
  4. 减少医疗纠纷:大量的医疗纠纷源于沟通不畅,而非技术失误,当患者和家属充分了解病情、治疗风险和预后时,即使结果不理想,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从而降低纠纷风险。
  5. 减轻医师职业倦怠:与患者有效沟通,建立积极的连接感,能给医生带来职业成就感,相反,无效的沟通和持续的冲突是导致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之一。
  6. 满足患者的情感需求:患者不仅需要身体的治疗,更需要心理和情感上的支持,共情和关怀的沟通能给予患者巨大的精神力量,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疾病。

医患沟通的黄金原则

所有沟通技巧都应建立在以下几个核心原则之上:

  1. 尊重:尊重患者的人格、隐私、价值观和文化背景,无论患者的身份、地位如何,都应一视同仁。
  2. 共情:尝试站在患者的角度理解他们的感受、担忧和恐惧,共情不是同情,而是“我理解你的处境和感受”。
  3. 真诚:以真诚、坦率的态度对待患者,避免使用冷漠、傲慢或过于程序化的语言。
  4. 积极倾听:沟通是双向的,不仅要听患者“说了什么”,更要听出他们“没说什么”,理解他们的情绪和非语言信号。
  5. 以患者为中心:沟通的目标是解决患者的困惑和需求,而不是仅仅完成医疗流程,将患者视为合作伙伴,共同参与决策。

关键沟通场景与具体技巧

初次问诊与病史采集(建立关系的基础)

  • 技巧1:营造舒适的氛围
    • 环境:确保诊室私密、安静,减少干扰。
    • 非语言信号:保持眼神交流(但不要持续凝视),身体微微前倾,面带微笑,点头示意。
    • 开场白:不要直接切入主题,可以说:“您好,请坐,今天是什么问题让您不舒服?慢慢说,我听着。”
  • 技巧2:使用开放式问题
    • 错误示范:“你是不是胸痛?”(回答只能是“是”或“否”)
    • 正确示范:“您能具体和我说说胸口的感觉吗?比如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是什么样的感觉?”
  • 技巧3:积极倾听与回应
    • 复述:用自己的话总结患者所说的关键信息。“您是说这种疼痛已经持续三天了,尤其是在深呼吸的时候会更厉害,对吗?”——这既能确认信息,也让患者感到被倾听。
    • 鼓励:用“嗯”、“我明白了”、“然后呢?”等简短词语鼓励患者继续说下去。

告知坏消息(SPIKES模型)

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场景,经典的 SPIKES 模型非常实用:

  1. S (Setting up) - 准备环境

    • 选择私密、不受打扰的环境。
    • 确保有足够的时间,不要仓促。
    • 询问患者是否希望有家人或朋友在场。
  2. P (Perception) - 了解认知

    • 先了解患者对自己病情的看法和期望。
    • 提问:“您之前对自己的病情有什么了解吗?”或“您认为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3. I (Invitation) - 获取许可

    • 在告知前,先征求患者的同意。
    • 提问:“您希望我详细地和您说现在的情况吗?”或“关于检查结果,您想了解多少细节?”
  4. K (Knowledge) - 告知信息

    • 分阶段告知:先用简单、清晰的语言概括核心信息,然后根据患者的反应逐步展开。
    • 使用“缓冲词”:“很遗憾,检查结果...”、“我有一些不好的消息要告诉您...”
    • 信息分层:先说结论,再说细节。“检查结果显示,您得的癌症是恶性的,目前我们看到的肿瘤大小是...,它已经影响到...”
    • 确认理解:在每讲完一部分后,停顿一下,确保患者跟上节奏。
  5. E (Emotions with Empathy) - 处理情绪并共情

    •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患者听到坏消息后,通常会表现出震惊、否认、愤怒、悲伤等情绪。
    • 识别情绪:注意患者的非语言信号(如流泪、沉默、身体紧绷)。
    • 共情回应:不要打断,也不要急于“解决问题”,简单地承认并接纳他们的情绪。
    • 示范语句:“这一定对您是个巨大的打击。”、“我能看到您很难过。”、“您有这种感觉是完全正常的。”
  6. S (Strategy & Summary) - 制定计划并总结

    • 在患者情绪稍微平复后,将话题转向下一步。
    • 提供希望和支持:虽然病情严重,但仍有可以做的事情。“虽然情况很严峻,但我们会尽一切努力来帮助您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 明确下一步:清晰告知接下来的治疗方案、检查安排,并回答患者的疑问。

共同决策与健康教育

  • 技巧1:使用“TEACH-back”方法
    • 在解释完复杂的医嘱或治疗方案后,请患者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以确保他们真正理解。
    • 提问:“为了确保我说明白了,您能告诉我,回家后这个药应该怎么吃吗?”
  • 技巧2:提供书面材料

    口头信息容易遗忘,提供简洁明了的书面说明、流程图或宣传单,方便患者随时查阅。

  • 技巧3:使用“Teach-to-Goal”方法
    • 不断提问,直到患者能准确回答出核心知识点。
    • 提问:“您知道什么情况下需要立即联系医院吗?”(如果回答不清,再次解释并提问,直到对方掌握为止)。

处理患者不满与投诉

  • 技巧1: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
    • 倾听:让患者尽情宣泄,不要辩解。
    • 道歉:为患者“不好的体验”道歉,而不是为“错误”道歉,可以说:“很抱歉让您有这样的经历,我非常理解您的感受。”
    • 澄清:待情绪平复后,冷静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 解决: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并明确告知下一步。

如何持续提升沟通技巧?

  1. 自我反思:每次问诊后,花几分钟回顾:今天的沟通哪里做得好?哪里可以改进?患者的反应如何?
  2. 寻求反馈:主动向同事、上级甚至患者(如果合适)征求对自己沟通方式的反馈。
  3. 参加培训:积极参加医院或机构组织的沟通技巧工作坊、讲座等,现在有很多针对“告知坏消息”、“共情”等专项的培训。
  4. 观察学习:观察身边沟通能力强的同事是如何与患者交流的,学习他们的优点。
  5. 利用资源:阅读相关的书籍、文章,观看教学视频。《沟通的艺术》等经典著作,以及针对医疗场景的专业书籍。
  6. 模拟演练:与同事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各种棘手的沟通场景,这是非常有效的练习方式。

医师的沟通技巧是一门需要终身学习和实践的“软技能”,它不是天生的,而是可以通过刻意练习不断提升的,一个优秀的医生,不仅要有精湛的医术,更要有温暖人心的沟通能力,这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医学精神。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