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作网

与家长沟通技巧

以下是一份全面、系统且实用的与家长沟通技巧指南,分为核心理念、沟通前准备、沟通中技巧、沟通后跟进以及针对不同情境的策略五个部分。

与家长沟通技巧-图1


核心理念:奠定沟通的基石

在开始任何沟通之前,先建立正确的“心态”至关重要。

  1. 尊重与平等

    • 视家长为合作伙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盟友,而不是你的“下属”或“需要被说服的对象”。
    • 尊重他们的知识和经验:没有人比家长更了解自己的孩子,他们的观察和反馈是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 尊重他们的文化背景和家庭价值观:避免用你的标准去评判他们的教育方式。
  2. 真诚与同理心

    • 换位思考:想象一下,如果你的孩子在学校遇到同样的问题,你会是什么心情?你希望老师如何与你沟通?这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家长的焦虑、担忧或喜悦。
    • 表达真实的关心:让家长感受到你沟通的出发点是“为了孩子好”,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或推卸责任。
  3. 积极与聚焦解决方案

    • 先扬后抑,或“三明治”法则:在指出问题时,先肯定孩子的优点或进步,再说问题,最后再给予鼓励和支持,这能极大地降低家长的防御心理。
    • 聚焦“我们”,而非“你”和“我”:多用“我们一起来想想办法”、“我们如何能更好地帮助他?”这样的句式,营造“同一战线”的氛围。
    • 从“问题”转向“目标”:与其反复强调孩子“上课不认真”,不如共同探讨“如何能帮助他提高课堂专注度,达到什么目标”。

沟通前:充分准备是成功的一半

仓促的沟通往往效果不佳,做好准备能让沟通更顺畅、更高效。

  1. 明确沟通目的

    • 这次沟通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是报喜报忧日常反馈、还是共同商议计划?目的不同,沟通的侧重点和方式也不同。
  2. 收集和整理信息

    • 关于孩子:整理孩子近期的具体表现、进步、闪光点以及遇到的困难。用事实和数据说话,避免模糊的形容词,不说“他最近很懒”,而是说“他最近有三次作业没有按时完成”。
    • 关于家长:回顾与这位家长的过往沟通记录,了解他们的性格、关注点和沟通偏好,他们更喜欢电话、微信还是当面交流?他们之前对孩子的哪些方面比较焦虑?
  3. 选择合适的时机和方式

    • 时机:避免在家长非常忙碌或情绪不佳时沟通(如刚下班、周末早晨),提前预约,给家长一个心理准备。
    • 方式
      • 好消息:可以通过微信、电话、小纸条等轻松的方式。
      • 复杂或严肃问题:建议进行面谈视频通话,这更能体现你的重视,也方便观察对方的情绪并进行互动。
      • 紧急问题:立即电话沟通,事后再用文字简要总结。

沟通中:掌握核心技巧

这是沟通的关键环节,技巧的运用直接影响沟通效果。

  1. 营造积极的开场

    • 以积极的问候开始:“您好,王妈妈,最近还好吗?”
    • 先分享好消息:“首先想跟您分享一个好消息,小明这周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回答了三次问题,进步非常大!” 这能迅速建立积极的沟通氛围。
  2. 学会倾听

    • 专注倾听:放下手机,保持眼神交流,用点头、“嗯”等表示你在认真听。
    • 不打断:让家长完整地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担忧,即使你并不同意。
    • 确认理解:用你自己的话复述一遍家长的观点,以确保你理解正确。“所以您的意思是,您担心他最近因为沉迷游戏而影响了睡眠,是这样吗?” 这既是确认,也是一种尊重。
  3. 清晰、具体地表达

    • 使用“我”信息:表达你的观察和感受,而不是指责,不说“你孩子太不遵守纪律了”,而是说“我看到他在课堂上频繁离开座位,这让我有些担心,这可能会影响他的学习效果。”
    • 提供具体事例:避免空泛的评价,不说“他数学不好”,而是说“我发现他在解决应用题时,对审题的理解有些困难,尤其是在需要分步计算的题目上。”
    • 避免专业术语:用家长能听懂的语言来解释教育问题。
  4. 处理情绪和分歧

    • 接纳情绪:当家长表现出焦虑、愤怒或失望时,先不要急于辩解,可以说:“我理解您现在一定很着急/生气。” 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
    • 寻找共同点:在出现分歧时,强调双方共同的目标——都是为了孩子。“我们都希望他能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我们可以一起想想哪些方法对他更有效。”
    • 冷静应对指责:如果家长情绪激动,指责你,保持冷静,不要被卷入争吵,可以说:“谢谢您直接告诉我您的想法,这对我很重要,我们能不能一起冷静下来,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5. 共同商议,制定计划

    • 邀请家长参与决策:“您觉得我们刚才说的方法,在家里可以怎么配合呢?”
    • 制定具体、可执行的计划:计划应包括目标、具体措施、负责人(谁做什么)、时间节点、如何反馈
      • 目标:提高孩子10分钟的专注力。
      • 措施:老师课堂上每10分钟给予一次积极关注;家长在家做作业时,先陪他完成最难的10分钟。
      • 反馈:我们每周五晚上通过微信简短沟通一次进展。

沟通后:跟进与巩固

沟通的结束不是终点,而是新行动的开始。

  1. 及时总结与跟进

    • 发送简要总结:面谈或重要电话后,给家长发一条信息或邮件,简要回顾沟通达成的共识和行动计划,这能确保双方理解一致,并体现你的专业和负责。
    • 按计划执行:作为教育者,要信守承诺,执行你们共同制定的计划。
  2. 记录沟通内容

    简要记录沟通的时间、要点、达成的共识以及后续计划,这不仅方便自己追踪,也为未来的沟通提供参考。

  3. 持续反馈

    • 及时分享进步:一旦看到孩子按照计划有了哪怕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告知家长,这能极大地鼓舞家长,让他们感受到合作的成效,从而更愿意继续投入。

针对不同情境的策略

情境 核心策略 示例话术
报喜/表扬 真诚、具体、及时 “李爸爸,想跟您分享一个特别开心的消息,今天小华在运动会上为班级赢得了100米短跑第二名,他跑得特别努力,全班同学都在为他加油!您培养了一个这么有毅力的孩子,真为他骄傲!”
反映问题 三明治法则、聚焦解决方案 “张妈妈,首先想表扬小美,她这周的画画作业完成得非常认真,色彩搭配得很好(表扬),不过我也注意到,她最近在小组合作时有点害羞,不太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我担心这会影响她的团队协作能力(问题),我们可以在学校多创造一些她发言的机会,您在家里也可以多鼓励她分享学校的事,我们一起帮她建立自信,好吗?(鼓励与合作)”
处理投诉/冲突 先倾听、表理解、共担责、找方案 “王女士,非常感谢您能直接告诉我您对这次活动安排的意见,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也让我意识到我们确实有考虑不周的地方(感谢与认可),听到孩子因为天气原因没玩尽兴,您一定很失望,我完全理解您的感受(共情),这次是我们的疏忽,我们一定会认真总结,关于这次活动的退款或后续补偿,您看哪种方式您觉得更合适?(担责与提供选择)”
家长会/集体沟通 有准备、有重点、有互动 提前准备好PPT或讲稿,内容精炼,突出重点和共性问题,多用数据展示整体情况,避免点名批评,设置问答环节,鼓励家长提问,但要注意控制时间和节奏。

与家长的沟通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项需要不断练习的技能,核心在于真诚的尊重、专业的准备和有效的互动,始终记住,**你和家长是“战友”,共同的“敌人”是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困难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