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作网

2025年说话技巧,这些方法还能用吗?

说话技巧的终极总结:从“会说话”到“好好说话”

说话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更是建立关系、影响他人、展现自我的过程,真正的“会说话”,不是伶牙俐齿,而是“好好说话”——即在合适的时机,对合适的人,用合适的方式,说合适的话

说话的技巧总结-图1

以下是总结的核心要点,分为四个层面:心法、技法、场景应用和避坑指南


第一部分:心法篇 —— 核心心态与原则

这是所有技巧的基础,心态不对,技巧再多也容易用偏。

  1. 真诚是必杀技

    • 核心:技巧是包装,真诚是内核,没有真诚的赞美是奉承,没有真诚的建议是指责,人们能轻易感受到你的真实意图。
    • 实践:表达关心时,发自内心;提出批评时,出于善意;与人交流时,全情投入。
  2. 换位思考,先听后说

    • 核心:沟通是双向的,先理解对方,再被对方理解,急于表达自己,是沟通的大忌。
    • 实践:说话前,先问自己:“如果我是他,我想听到什么?我能接受什么?”
  3. 尊重对方,保持平等

    • 核心:无论对方身份高低、观点如何,都给予基本的尊重,尊重不等于认同,但它是有效沟通的前提。
    • 实践:不打断、不贬低、不贴标签,即使反对,也要用“我理解你的看法,同时我有另一个角度……”等句式。
  4. 明确目的,言之有物

    • 核心:开口前想清楚“我这次说话的目的是什么?”,是告知信息、说服对方、解决问题,还是仅仅是闲聊?
    • 实践:避免漫无目的的闲聊和无效的抱怨,每次发言,最好能包含一个核心观点或价值。

第二部分:技法篇 —— 具体可操作的方法

掌握这些方法,能让你的表达更清晰、更有力、更受欢迎。

倾听的技巧(占比50%的重要性)

  1. 积极倾听:不仅仅是用耳朵听,更是用身体和心去听。
    • 身体语言:保持眼神接触、身体微微前倾、点头。
    • 语言反馈:用“嗯”、“是的”、“我明白了”等给予回应。
  2. 确认理解: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对方的核心观点。
    • 句式:“所以你的意思是……”、“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你主要关心的是……对吗?”
  3. 捕捉弦外之音:注意对方的语气、情绪和未说出口的潜台词。

表达的技巧

  1. 结构化表达(金字塔原理):让逻辑清晰,易于理解。

    • 结论先行:先说最重要的观点或结论。
    • 统下:每一论点都是对上一层级观点的支撑。
    • 归类分组:将同类信息放在一起。
    • 逻辑递进:按照“时间、重要性、因果”等顺序组织。
    • 举例:汇报工作时,先说结论“项目完成了80%”,再说原因“因为A部分提前完成,但B部分遇到困难”。
  2. 生动化表达:让语言更有感染力,避免枯燥。

    • 多用故事和案例:故事比道理更容易被记住,讲一个亲身经历或身边的故事,远比空洞的说教有效。
    • 善用比喻和类比:用熟悉的事物解释陌生的概念。
    • 调动感官:描述时,加入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的细节,让对方身临其境。
  3. 简洁化表达:言简意赅,突出重点。

    • 删除废话:去掉“那个”、“、“我觉得吧”等口头禅和无意义的词。
    • 善用概括词:用“其次、、“另一方面”等词语引导逻辑。
    • 长句改短句:短句更有力,更容易被消化。

互动与控场的技巧

  1. 提问的艺术:好的提问能引导对话,激发思考。

    • 开放式问题:用于收集信息、了解看法。(“你对这个方案有什么想法?”)
    • 封闭式问题:用于确认信息、得到明确答案。(“你能在周五前完成吗?”)
    • 引导式问题:用于引导对方得出你想要的结论。(“如果我们增加预算,是不是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2. 给予和接受反馈

    • 给予反馈(尤其是批评)
      • 三明治法则:赞美 -> 建议 -> 鼓励。(慎用,有时显得不真诚)
      • BIC法则:描述事实(Behavior),说明影响(Impact),提出具体建议(Consequence)。(更专业、更有效)
        • 例子:“你昨天提交的报告(事实),其中有两个数据错误,导致我们今天需要返工(影响),下次提交前请务必交叉核对数据(建议)。”
    • 接受反馈:保持开放心态,不辩解、不反驳,先表示感谢,再思考如何改进。
  3. 赞美与鼓励:人际关系的润滑剂。

    • 具体化赞美:不说“你真棒”,而是说“你今天在会议上提出的那个观点非常新颖,很有启发性”。
    • 赞美过程和努力:赞美对方的努力比赞美天赋更能激励人。

第三部分:场景应用篇 —— 因地制宜,灵活运用

不同场景下,说话的侧重点完全不同。

  1. 职场沟通

    • 向上汇报:结论先行,说清结果,讲明过程,提出方案,让领导做选择题,而非问答题。
    • 向下沟通:指令清晰,解释背景,明确目标和期望,多听下属反馈,给予支持。
    • 平级协作:强调共同目标,主动提供帮助,明确责任边界,减少摩擦。
  2. 商务谈判

    • 准备充分:了解对方底牌、需求和底线。
    • 先建立关系:不要一上来就谈钱,先建立信任和融洽的氛围。
    • 多听少说:通过提问获取信息,守住自己的核心信息。
    • 关注利益,而非立场:对方要降价(立场),背后可能是想控制成本(利益),找到共同利益点,更容易达成协议。
  3. 日常社交

    • 破冰:从共同环境、共同兴趣或真诚的赞美开始。
    • 闲聊:多问开放性问题,做一个好的倾听者,分享一些无伤大雅的趣事。
    • 拒绝:温和而坚定,先感谢或肯定对方,然后清晰表达自己的难处,最后可以提供替代方案。(“谢谢你邀请我,但我那天已经有约了,下次一定!祝你们玩得开心!”)
  4. 亲密关系(家庭、伴侣)

    • 多表达感受,少评判对错:说“我感觉被忽略了”,而不是“你总是不理我”。
    • 学会道歉和原谅:真诚地为自己的错误道歉,也学会宽容对方的过失。
    • 多肯定和欣赏:不要把对方的付出当作理所当然,时常表达感谢和爱意。

第四部分:避坑指南 —— 千万别踩的雷区

  1. 不说“绝对”、“肯定”:把话说得太满,容易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压力,也容易出错。
  2. 不说“你应该……”:这是命令和指责,容易引发对方逆反心理,换成“我建议……”或“你觉得……怎么样?”。
  3. 不说“我早就告诉过你……”:这是马后炮,除了伤害感情,毫无益处。
  4. 不说“你总是……”、“你从来……”:以偏概全的指责,是关系破裂的导火索。
  5. 不背后议论他人:你如何议论别人,别人也会如何议论你。
  6. 不炫耀:真正的强大无需炫耀,低调是一种智慧。
  7. 不看低任何人:尊重是相互的,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说话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项可以刻意练习的技能。

  • 从心态开始:保持真诚与尊重。
  • 掌握核心技法:学会倾听、结构化表达和有效互动。
  • 针对场景灵活运用:职场、社交、谈判,方法不同。
  • 时刻提醒自己避开雷区:守住做人的底线。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多读、多听、多想、多练。

阅读经典书籍,看优秀的演讲和访谈,观察身边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