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小说的核心构成要素(解题基础)
在答题之前,我们必须先了解小说的“骨架”和“血肉”,所有题目都离不开对这几个要素的分析。

-
人物
- 核心要素:人物是小说的中心,分析人物要关注其身份、地位、性格特征、思想品质以及人物在情节发展和主题表达中的作用。
- 分析方法:
- 直接描写(正面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
- 间接描写(侧面描写):通过他人的评价、环境烘托、与其他人物的关系来表现。
-
情节
- 核心要素:情节是小说的骨架,是人物性格成长的历史,它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 作用:
- 推动故事发展,展现人物性格。
- 制造悬念,吸引读者。
- 为后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
- 照应前文,使结构完整。
- 升华主题。
-
环境
- 核心要素: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 作用:
- 交代背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社会风貌。
- 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如:凄凉、欢乐、紧张)。
- 烘托人物:表现人物的心情、性格或命运。
- 推动情节:为情节发展提供依据或制造契机。
- 暗示主题:暗示或深化文章主旨。
-
主题
- 核心要素:主题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通过故事和人物表达的对社会、人生、人性的看法和态度。
- 概括方法:从人物、情节、环境入手,抓住核心矛盾,提炼出作者最想表达的思想情感。
-
技巧(艺术特色)
- 核心要素:这是作者表达上述内容的“工具箱”,常见的技巧包括:
- 叙述视角:第一人称(亲切真实)、第三人称(客观全面)。
- 结构安排:顺叙、倒叙、插叙、设置悬念、卒章显志、首尾呼应。
- 表现手法:对比、衬托、象征、铺垫、伏笔、抑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 语言风格:朴实自然、清新明丽、含蓄隽永、幽默风趣、沉郁顿挫等。
- 核心要素:这是作者表达上述内容的“工具箱”,常见的技巧包括:
第二部分:常见题型及答题模板
掌握了基础要素,我们来看具体的题目类型和如何组织答案。
人物形象分析题
- 提问方式:
- 请简要分析文中XX的人物形象。
- XX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 文中的XX有哪些性格特点?请举例说明。
- 答题思路(三步走):
- 总括:用一两个词或一句话概括人物的核心性格特点。
- 分述:从小说中找出具体依据,分别对应不同性格特点,要结合具体情节和描写。
- 点明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或作者的情感倾向(对人物的褒贬态度)。
- 答题模板:
- 本文中的XX是一个……(性格特点,如:善良、坚韧、自私)的人。
- 从……(情节/描写)可以看出,他/她……(具体行为表现)。
- 通过……(语言/心理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她……(内心世界)。
- ……(情节/他人评价),进一步凸显了他/她……(性格的另一面)。
- 这个形象……(总结其意义,如:反映了……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作者对……的赞美/批判)。
情节作用分析题
- 提问方式:
- 某个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作者为什么要在中间插入这个情节?
- 小说结尾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 答题思路(多角度切入):
- 对情节本身:推动情节发展,制造悬念,使情节曲折生动。
- 对人物:展现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丰满、立体。
- 对主题:突出/深化/升华文章主旨。
- 对读者:吸引读者,增强阅读趣味。
- 对结构:与前文……(伏笔/铺垫)相照应,为后文……(高潮/结局)作铺垫。
- 答题模板:
- 该情节在文中的作用是:
- (1)在情节上,……(推动/制造悬念/照应前文)。
- (2)在人物上,……(表现了XX的……性格)。
- (3)在主题上,……(揭示了/深化了……的主题)。
- (4)在结构上,……(为下文……埋下伏笔/与……形成对比)。
环境描写作用题
- 提问方式:
- 文中XX处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
- 作者为什么详细描写了XX景物?
- 答题思路(结合环境作用):
- 环境本身:交代了……(时间、地点、时代背景)。
- 渲染气氛:渲染了……(凄凉、紧张、欢快)的氛围。
- 烘托人物:烘托了人物……(悲伤、喜悦、紧张)的心情,或暗示了人物的……命运。
- 推动情节:为下文……情节的发生作了铺垫。
- 暗示主题:暗示或象征了……的社会现实或人生哲理。
- 答题模板:
- 这段环境描写的作用是:
- (1)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 (2)渲染了……(气氛),奠定了全文……的基调。
- (3)烘托了人物……的心情,或暗示了人物的……命运。
- (4)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 (5)暗示/深化了……的主题。
标题作用/含义理解题
- 提问方式:
- 小说以“XX”为标题,有什么用意?
- 请结合全文,分析标题“XX”的深刻含义。
- 答题思路(“五看”原则):
- :是否概括了小说的主要情节或主要内容。
- 看人物:是否是小说的线索,或主要人物。
- 看主题:是否点明了或暗示了小说的主题。
- 看结构:是否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
- 看效果:是否设置了悬念,吸引读者,或运用了某种修辞,富有文采。
- 答题模板:
- (1)表层含义“XX”指……(具体事物/事件)。
- (2)深层含义:……(象征了……,暗示了……的主题)。
- (3)结构作用:贯穿全文,是文章的线索。
- (4)艺术效果:设置悬念,吸引读者;或一语双关,富有深意。
- (5)主旨作用:点明了/深化了……的主题。
句子/段落含义/作用题
- 提问方式:
- 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 某个段落(通常是结尾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 答题思路:
- 理解含义:
- 抓关键词:理解句子中关键词的语境义。
- 分析修辞:判断句子是否运用了比喻、象征、双关等修辞,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 结合主旨:将句子放回原文,联系上下文和文章主旨,挖掘其深层含义。
- 分析作用:
- 内容上: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情感/观点。
- 结构上:承上启下、总结全文、点明主旨、首尾呼应等。
- 主旨上:深化/升华主题。
- 理解含义:
- 答题模板:
- 含义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