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作网

考试阅读答题技巧有哪些实用方法能快速提分?

下面我将从“考什么”、“怎么读”、“怎么答”三个核心维度,为你拆解一套完整的考试阅读答题技巧。

考试阅读答题技巧有哪些实用方法能快速提分?-图1


第一部分:知己知彼——阅读理解到底在考什么?

在看文章之前,先要明白出题人的意图,阅读理解主要考察以下四种能力:

  1. 信息定位能力: 能否快速在原文中找到题目对应的信息点。
  2. 信息理解能力: 能否读懂找到的句子或段落,理解其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
  3. 逻辑分析能力: 能否理解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如因果、转折、并列、递进等)。
  4. 归纳推理能力: 能否根据文章信息进行合理的推断、总结作者的观点态度。

明白了考什么,我们的“读”和“答”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第二部分:高效阅读——带着问题去“寻宝”

千万不要从头到尾读完文章再做题,这样效率极低,推荐采用“三遍阅读法”“问题导向阅读法”

核心步骤:先看题干,再读文章,最后核对。

第一步:读题干,划关键词 (用时 1-2 分钟)

  • 目的: 带着问题去读文章,让阅读更有针对性,像“寻宝”一样。
  • 方法:
    1. 只读题干,不看选项。 选项是迷惑项,过早看会影响判断。
    2. 划出题干中的“题眼”,也就是关键词,通常是:
      • 人名、地名、数字、时间、专有名词: 这些信息在原文中非常容易定位。
      • 核心名词: 如“原因”、“影响”、“方法”、“态度”、“作者认为”等。
      • 特殊标点: 如引号(表示特殊含义或引用)、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 示例:
    • 题干:According to Paragraph 2, what is the main reason for...?
    • 关键词:Paragraph 2, main reason

第二步:读文章,边读边做标记 (用时 8-10 分钟)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不要傻读,要主动与题目进行关联。

  • 目的: 快速了解文章结构,定位关键信息,并初步判断答案所在区域。
  • 方法:
    1. 通读全文,抓主旨。 快速浏览,了解文章大意、作者态度和基本结构,重点看首段、尾段以及每段的首尾句,它们通常是段落中心句。
    2. 带着问题读,定位段落。 根据题干的关键词,回到文章中寻找对应信息,找到后,精读该句及其前后句,因为答案往往藏在上下文中。
    3. 边读边做标记,建立“地图”。 在文章上做简单的标记,方便回头查找。
      • 划线: 划出与题目相关的句子、定义、原因、结果等。
      • 圈词: 圈出转折词(but, however, yet)、因果词(because, therefore, thus)、观点词(think, believe, argue)。
      • 标号: 在段落旁边用①②③标出重要信息点的顺序,方便对应题目。
      • 问号: 在有疑问或复杂逻辑的地方打上问号。

第三步:边读边答,攻克细节题

在阅读过程中,一旦能确定某个题目的答案,就可以立刻选出,并做好标记,这样可以减轻最后检查时的压力,也节省时间。


第三部分:精准答题——不同题型,不同击破**

阅读题型通常分为三大类:细节题、推理题、主旨题,每种题型都有对应的解题技巧。

细节题 (占比最高,送分题)

  • 特征: 题目问的是具体信息,如“According to the text...”, “What is...”,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NOT true...”。
  • 技巧:
    1. “原词定位法”: 回到原文,找到题干关键词出现的句子。
    2. “同义替换法”: 正确选项往往是原文信息的同义改写,而不是原词的简单复现,要理解句子意思,而不是死抠单词。
    3. “排除法”:
      • 排除无中生有: 选项内容原文完全没有提到。
      • 排除张冠李戴: 把A的特点说成B的特点。
      • 排除偷换概念: 曲解原文某个词或短语的意思。
      • 排除绝对化表述: 出现 "only", "all", "never", "must" 等过于绝对的词,要特别小心,很可能是错的。
      • 排除与原文相反: 选项意思与原文完全相反。

推理题 (拉开分差的关键)

  • 特征: 题目问的是“可以推断出...”、“作者暗示了...”、“What can be concluded from...”。
  • 技巧:
    1. “忠于原文,切忌脑补”: 推断题不是让你天马行空地想象,答案一定基于原文信息,推理不能过度,不能脱离文本。
    2. “逻辑关系是关键”: 重点分析原文的因果关系、转折关系、递进关系,作者没说出口的话,往往就藏在逻辑关系词之后。
      • 转折词后是重点: He is a good student, but he is lazy in math. -> 可以推断出他在其他科目上不懒。
      • 因果关系中,结果是重点: Because of the heavy rain, the match was canceled. -> 可以推断出“如果没有下雨,比赛就会举行”。
    3. “答案在原文,只是换了说法”: 推理题的正确选项也通常是原文信息的同义转述,需要你读懂弦外之音。

主旨题/作者态度题 (考察整体把握)

  • 特征: 问“文章主要讲什么?”、“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作者对...的态度是?”。
  • 技巧:
    1. “三看原则”:
      • 看首段: 开门见山,提出主题。
      • 看尾段: 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 看各段首尾句: 概括段落大意,串联起来就是文章主旨。
    2. “串联法”: 把各段的主题句(通常是首句)串联起来,理解文章的脉络。
    3. “排除干扰项”:
      • 排除以偏概全: 选项只概括了文章的某个细节或某一段落的内容。
      • 排除范围过大: 选项概括的范围超出了文章讨论的范畴。
      • 排除细节信息: 选项只提到了一个具体例子或数据。
    4. “态度题要抓关键词”:
      • 客观/中立: objective, neutral, impartial
      • 支持/赞同: positive, approval, supportive, optimistic
      • 反对/批评: negative, critical, disapproval, pessimistic
      • 怀疑/不确定: doubtful, suspicious, uncertain
      • 注意: 作者的态度不等于文中人物的态度,要分清主语是谁。

第四部分:时间管理与考场心态

  1. 合理分配时间: 一般建议阅读+答题总用时控制在15-20分钟,读题和读文章约10分钟,答题和检查约5-10分钟,遇到难题,果断跳过,先做会的。
  2. 相信第一感觉: 在模棱两可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十足的把握,不要轻易改答案,第一印象往往是基于文章最直接的理解。
  3. 保持冷静: 遇到看不懂的长难句不要慌,先找主干(主谓宾),再看修饰成分,即使一句话没完全读懂,也可以先跳过,结合上下文理解。
  4. 检查: 如果有时间,快速检查那些不确定的题目和标记过的复杂段落。

一个万能的答题流程

  1. 花1分钟,只读题干,划关键词。
  2. 花10分钟,带着问题读文章,边读边做标记,遇到能确定的细节题马上做。
  3. 花5分钟,解决剩下的推理题和主旨题,用“排除法”和“三看原则”。
  4. 花1-2分钟,快速检查不确定的题目。

**技巧是骨架,实力是血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