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作网

初中句子赏析技巧

太棒了!学习初中句子赏析,是提升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关键一步,这不仅能让你更深刻地理解文章,还能让你的作文语言变得生动、优美。

初中句子赏析技巧-图1

下面我为你整理了一套非常实用、循序渐进的初中句子赏析技巧,从“是什么”到“为什么”,再到“怎么办”,让你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第一部分:为什么需要赏析句子?—— 明确目的

在开始技巧之前,先明白我们为什么要做这件事。

  1. 读懂文章的“密码”:作者的情感、文章的中心思想,往往不是直接说出来的,而是藏在字里行间,尤其是精彩的句子里,赏析句子就是破解这些“密码”。
  2. 提升写作的“利器”:学会了欣赏好句,你才能知道“好”在哪里,然后在自己的写作中模仿和运用,让文章告别平淡,脱颖而出。
  3. 应对考试的“法宝”: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赏析句子”是必考题型,掌握了方法,就能拿到高分。

第二部分:赏析句子的“万能公式”—— 掌握核心

记住这个万能公式,赏析句子就不会跑偏:

  • 手法 + 效果/情感****
  • 这句话写了什么?描绘了什么景象?表达了什么意思?(最基础的一步)
  • 手法:作者是怎么写的?用了什么写作技巧?(赏析的关键)
  • 效果/情感: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达到了什么效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赏析的升华)

第三部分:句子赏析的“工具箱”—— 拆解技巧

这是最核心的部分,你需要像一个工匠一样,熟悉各种“工具”(写作手法)。

从“词语”入手—— 品味语言的“点”

一个关键词就是句子的灵魂。

  • 动词:分析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
    • :春风过脸颊。(“拂”字写出了春风的轻柔、温和,像一个温柔的手。)
    • :他蹿上了楼。(“蹿”字写出了动作的迅速、有力,带有突然性。)
  • 形容词:分析形容词的描绘性、情感色彩。
    • :这是一个宁静的夜晚。(“宁静”营造了安详、祥和的氛围。)
    • :他脸上露出了狡黠的微笑。(“狡黠”比“调皮”更能体现出一种聪明又带点坏笑的感觉。)
  • 副词:分析副词对程度、范围、时间的限制和修饰作用。
    • :他仅仅吃了一个苹果。(“仅仅”强调了数量之少,可能暗示他并不饿或苹果不好吃。)
  • 特殊含义的词:如比喻词、拟声词、叠词等。
    • :泉水叮咚叮咚地响。(“叮咚叮咚”是拟声词,让读者仿佛听到了清脆的泉水声,画面感十足。)

从“修辞”入手—— 欣赏语言的“美”

修辞手法是让语言变美的“魔法”。

修辞手法 定义 赏析角度(公式) 举例
比喻 把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突出相似点。 本体、喻体、相似点 +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 表达了……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
赏析:将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喻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万物复苏、充满生机(相似点)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拟人 赋予事物以人的动作、情感或思想。 把……当做人来写 + 赋予了……以人的情态/动作 +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 表达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出来。
赏析:把小草当做人来写,用“偷偷地”和“钻”这两个人的动作,赋予了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和活泼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小草生长的动态美,表达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排比 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相似的句子。 结构相同/相似 + 增强了语言气势/节奏感 + 强调了…… + 抒发了……的感情 :他们的品质是纯洁的,他们的意志是坚韧的,他们的气质是纯朴的。
赏析:运用了排比,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层层递进地强调了他们品格的纯洁、坚韧和纯朴,抒发了作者对他们高度的赞美之情。
夸张 故意言过其实,突出事物的特征。 把……夸大/缩小到……的程度 + 突出强调了…… + 给人以深刻印象 :教室里静得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见
赏析:运用夸张,把“安静”的程度夸大到极致,突出了教室里极其安静的氛围,让读者印象深刻。
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重复使用某些词语或句子。 重复出现…… + 强调了…… + 突出了…… + 抒发了……的感情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赏析:“盼望”一词反复出现,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期盼和渴望之情。
设问/反问 设问是自问自答;反问是问而不答,答案在问句中。 设问:引起读者思考 + 强调了……
反问:加强语气 + 强调…… + 表达了……的情感
: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设问)
赏析:运用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深思,并强调了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这一观点。

从“句式”入手—— 感受语言的“力”

句子的结构也能影响表达效果。

  • 长短句结合
    • 长句:结构复杂,表意精确、周详,适合表达复杂的思想和情感。
    • 短句:简洁有力,节奏明快,适合表达强烈的感情或描绘紧张、激烈的场面。
  • 倒装句:为了强调、突出或调整语序。
    • 多么美丽的景色啊!(正常语序:这景色多么美丽啊!)倒装后,将感叹提前,强烈地抒发了赞美之情。
  • 感叹句/反问句:直接抒发强烈感情。
    • :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反问句)比陈述句“这是伟大的奇观”语气更强烈,更能表达肯定和赞叹。

从“感官”入手—— 体会语言的“真”

调动读者的多种感官,让描写更立体。

  • 视觉:写看到的颜色、形状、大小。(如:红彤彤的苹果)
  • 听觉:写听到的声音。(如:风吹过树林的沙沙声)
  • 嗅觉:写闻到的气味。(如:雨后泥土的芬芳)
  • 味觉:写尝到的味道。(如:又酸又甜的糖葫芦)
  • 触觉:写身体感受到的。(如:温暖的阳光照在身上)

:公园里,粉红的桃花(视觉)在微风摇曳,散发出阵阵清香(嗅觉),蜜蜂在花丛中“嗡嗡”地叫着(听觉)。 赏析:这句话调动了视觉、嗅觉、听觉等多种感官,多角度地描绘了春天的公园,让读者如临其境,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


第四部分:赏析句子的“实战演练”—— 分步解析

让我们用“万能公式”来完整地赏析一个句子。

例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第一步:分析内容 这句话描绘了春天里桃树、杏树、梨树竞相开放的繁盛景象。

第二步:分析手法

  1. 拟人:“你不让我,我不让你”,把树当成有思想、有竞争心的人来写。
  2. 排比:“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三个结构相似的句子连用。
  3. 比喻:分别用“火”、“霞”、“雪”来比喻桃花、杏花、梨花的颜色。
  4. 感官:调动了视觉(颜色、形态)。

第三步:分析效果/情感

  1. 拟人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