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作网

2025年人物通讯技巧,如何写出有温度的爆款故事?

以下我将从核心理念、采写流程、写作技巧、常见误区四个方面,为你系统梳理人物通讯的写作技巧。

2025年人物通讯技巧,如何写出有温度的爆款故事?-图1


核心理念:抓住“灵魂”

在动笔之前,必须明确人物通讯的核心是什么,它不是简历,也不是表扬稿,而是要通过故事,揭示一个独特的灵魂

  1. 寻找“这一个”的独特性: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你要写的人物,他的独特性在哪里?是他在逆境中的坚韧,是他在平凡岗位上的极致追求,还是他颠覆传统的创新精神?独特性是人物通讯的生命力。
  2. 挖掘故事背后的“为什么”:不要只写他“做了什么”,更要深挖他“为什么这么做”,这个“为什么”就是人物的动机、价值观和内心世界,它决定了故事的深度和感染力。
  3. 以小见大,见人见事见精神:人物通讯的切口要小,通过一个具体的事件、一个生动的细节、一句朴实的话语,来折射人物的品格和精神,进而反映一个时代、一个群体的风貌。

采写流程:打好地基

一篇好的人物通讯,70%的功夫在“采”,30%在“写”,扎实的前期采访是成功的关键。

第一步:明确采访目的,做好案头工作

  • 研究背景:全面了解采访对象,通过他的著作、访谈、新闻报道、社交媒体、同事朋友评价等,建立一个初步的、立体的认知,这能帮你发现矛盾点、闪光点和采访突破口。
  • 设定采访提纲:准备一份详细的采访提纲,但不要被其束缚,提纲应包含:
    • 事实性问题:时间、地点、经历的基本脉络。
    • 故事性问题:“能不能讲一个让你印象最深刻的项目?” “当时你面临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 情感性问题:“那一刻,你心里在想什么?” “如果重来一次,你还会做同样的选择吗?”
    • 价值性问题:“支撑你走到今天的信念是什么?” “你希望别人如何评价你?”

第二步:深度访谈,建立信任

  • 营造轻松氛围:采访不是审问,从轻松的话题开始,建立信任关系,让采访对象把你当成一个可以倾诉的朋友。
  • 学会倾听,追问细节:最好的记者是最好的倾听者,当采访对象讲到关键处时,不要急于打断,要用“嗯?”“后来呢?”“当时是什么感觉?”等方式,引导他讲出更多细节,细节是人物通讯的血肉。
  • 观察与感受:采访时,你的眼睛和耳朵要同样忙碌,观察他的神态、语气、手势,记录下他的口头禅、习惯性动作,这些非语言信息往往比语言本身更有表现力。
  • 挖掘矛盾与冲突:完美无瑕的人物是扁平的,勇敢地去探寻他人生中的困境、挣扎、失败和内心的矛盾,正是这些“不完美”,才构成了一个真实、可信、有血有肉的人。

第三步:多方求证,丰富视角

  • 采访“相关人”:只听当事人一面之词是不够的,他的家人、同事、领导、朋友,甚至批评者,都能提供不同的视角,这些“侧面”的描写,能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 亲临现场:如果条件允许,去人物工作、生活的地方走一走,感受那里的环境氛围,这能激发你的写作灵感,让文字更有现场感。

写作技巧:精雕细琢

有了丰富的素材,如何将其组织成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

标题:画龙点睛

是文章的眼睛,要力求准确、生动、有吸引力

  • 人物+事件式:《大山里的“摆渡人”》
  • 悬念式:《“失败”一万次的发明家》
  • 引语式:“我这辈子,就想做好这一件事”
  • 意象式:《一盏灯,一座城》

导语:凤头引胜

开头要迅速抓住读者,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

  • 场景式开头:直接描绘一个最具戏剧性或代表性的场景,将读者带入情境。
  • 冲突式开头:从人物面临的最大困境或矛盾写起,制造悬念。
  • 引语式开头:用一句最能代表人物精神或性格的话开头,引发读者好奇。
  • 概括式开头:用精炼的语言点明人物的核心特质和成就。

主体:叙事与描写的艺术

这是人物通讯的核心,要处理好“叙事”和“描写”的关系。

  • 结构叙事:以故事为骨架

    • 时间线结构:按照人物经历的时间顺序来写,清晰明了,适合故事性强的生平。
    • 主题式结构:围绕人物性格的几个侧面(如“他的执着”、“他的善良”、“他的智慧”)来组织材料,打破时间线,更具深度。
    • 悬念/倒叙结构:从最精彩的结果或高潮部分写起,再回溯来龙去脉,引人入胜。
  • 血肉丰满:用细节塑造人物

    • 动作细节:不要写“他很努力”,而要写“他凌晨三点还在电脑前,手指在键盘上敲得飞快,眼睛布满血丝,却浑然不觉。”
    • 语言细节:记录人物的口头禅、方言、朴实的话语,一句“能帮一点是一点”远比“他乐于助人”更有力量。
    • 肖像/神态细节:描写他的外貌特征、一个习惯性的表情,他一笑起来,眼角就会爬上几道深深的鱼尾纹,那里面盛满了岁月的故事。”
    • 环境细节:通过描写他工作或生活的环境,来烘托人物性格,他的办公室里,除了堆满专业书籍,只有一个用了十几年的旧茶杯。”
  • 展示,而非说教

    • :他非常勇敢。
    • :面对持刀的歹徒,他没有退缩,一个箭步冲上去,死死抱住对方的胳膊。
    • :他有奉献精神。
    • :为了赶项目进度,他连续一个月没回过家,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女儿在电话里哭着说“爸爸你什么时候回家”,他在电话这头,只能默默挂断。

余音绕梁

好的结尾能升华主题,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 回归式结尾:与开头呼应,形成结构上的闭环。
  • 引语式结尾:用人物富有哲理或展望未来的话语结尾,引人深思。
  • 场景式结尾:再次描绘一个场景,但这个场景是人物精神境界的体现,意味深长。
  • 开放式结尾:不给出明确结论,留下思考空间,让读者自己去品味。

常见误区:避坑指南

  1. “高大全”式人物:将人物塑造成不食人间烟火的完人,导致人物虚假、空洞,缺乏亲和力。
  2. 材料堆砌,缺乏主线:采访素材很多,但没有一条清晰的线索将其串联起来,文章显得松散、杂乱。
  3. “作者”声音过重:记者的评论和分析过多,抢了人物的风头,人物通讯的主体是人物,记者应做“隐形的讲述者”。
  4. 忽视情感共鸣:只写事实,不挖掘人物的情感,文章冰冷、干涩,无法打动人心。
  5. 语言干瘪,模式化:使用大量形容词、副词,缺乏个性化的语言和生动的比喻,读来味同嚼蜡。

写好一篇人物通讯,就像一位雕塑家,你需要从生活中采来璞石(采访素材),然后用你的观察、思考和技巧,一刀一刀地凿去多余的部分,最终让那个独一无二、有血有肉的灵魂(人物形象)显现出来。

记住这个公式:

人物通讯 = 深入的采访 + 独特的视角 + 生动的细节 + 真诚的情感

多读、多练、多思考,你一定能写出打动人心的优秀人物通讯。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