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作网

双十一创意玩法真有效,还是品牌自嗨?

“创意双十一”这个话题非常棒,因为它意味着我们要跳出“买买买”的单一框架,赋予这个日子更多元、更有趣、更有温度的意义。

创意双十一-图1

这里为您提供一个全方位的“创意双十一”策划方案,从品牌、个人、社会三个维度出发,包含多种玩法和理念。


核心理念:从“购物节”到“生活节”

创意双十一的灵魂在于价值重塑,我们不再仅仅关注“折扣”和“销量”,而是将这一天变成一个庆祝创造力、情感连接、自我提升和社区精神的节日。


品牌与商家创意玩法

对于品牌方来说,创意是吸引流量、建立情感链接、提升品牌价值的关键。

故事驱动型营销

  • “我的双十一愿望清单”:不再罗列商品,而是讲述一个故事,一个户外品牌可以发起#我的荒野愿望#活动,邀请用户分享“最想去的一座山”,品牌则提供装备支持,并将优秀故事制作成短片。
  • “时光胶囊”:用户可以购买一件商品,并附上一段给未来自己或亲友的语音/视频,品牌在次年双十一时,将这份“时光胶囊”寄回给用户,创造独特的情感体验。
  • “产品的一生”:用微电影或系列图文,深度展示一件商品从设计、生产、到用户手中被赋予新生命的过程,强调可持续和匠心精神。

体验式互动营销

  • AR/VR“云逛街”:开发小程序或H5,让用户通过AR技术“试穿”衣服、“试戴”眼镜,或通过VR技术“沉浸式”体验一个虚拟的家装展厅。
  • “剧本杀式”购物:设计一个线上剧本杀,用户扮演侦探,通过收集商品线索(如商品详情页的隐藏信息)、与客服互动(扮演NPC)来解开谜题,最终获得“隐藏款”优惠券或商品。
  • “共创实验室”:邀请用户参与产品设计,一个文具品牌可以发起“我的梦想笔记本”设计大赛,胜出的设计将被量产,并署上设计师的名字。

社群与游戏化营销

  • “城市寻宝”:与线下实体店结合,用户在线上获取线索,前往城市中的不同合作门店打卡,完成任务即可获得大额优惠券或限定礼品。
  • “组队打怪”:将传统的“盖楼”玩法升级,用户组队后,共同完成一系列趣味任务(如分享品牌故事、参与知识问答、创作短视频等),每完成一个任务就给“Boss”(最终大奖)造成伤害,击败Boss”的队伍瓜分奖励。
  • “盲盒惊喜”:推出“创意盲盒”,里面不全是实物,还可能包含“一次线上咖啡约会”、“一张电影票”、“一次品牌创始人1对1咨询”等体验型产品。

公益与社会责任型营销

  • “一元一公益”:用户每完成一次购买或分享,品牌就向指定公益项目(如环保、助农、教育)捐赠一元钱,将消费行为与善意连接。
  • “旧物新生计划”:鼓励用户寄回品牌的旧产品,无论是否损坏,品牌都会给予一定的优惠券,并将旧产品进行回收改造或环保处理。
  • “不打烊的图书馆”:在双十一期间,品牌公众号或小程序每天推送一篇深度好文、一个创意短片或一个知识科普,内容与品牌调性相关,但目的在于“提供价值”而非“推销商品”。

个人与消费者创意玩法

作为消费者,我们也可以主动定义自己的双十一。

“反消费主义”创意

  • “双十一断舍离日”:把这一天定为整理日,把衣柜、书柜、储藏室彻底清理一遍,把不再需要的东西拍照分享到社交平台,或者通过二手平台卖掉/送掉,为生活做减法。
  • “我的愿望清单”而非“购物清单”:在这一天,静下心来思考,写下未来一年真正想实现的10个愿望(比如学会一项新技能、去一个地方旅行、读完20本书),而不是列出想买的东西。
  • “DIY创造日”:利用已有的材料,进行创作,可以是烘焙、画画、做手工、修理家里的旧物,享受创造的乐趣,而非购物的快感。

“体验至上”创意

  • “囤积体验”:与其囤积物品,不如“囤积”体验,购买一张SPA券、一节陶艺课、一场话剧票、一次短途旅行套餐,这些美好的回忆远比一件快消品更持久。
  • “数字极简主义”:在这一天,给自己放个“数字假”,卸载购物APP,关闭促销信息推送,远离算法推荐,把时间用来阅读、运动、与家人朋友深度交流。
  • “技能交换”:在社交平台上发起“技能交换”活动,我教你做咖啡,你教我弹吉他,不花一分钱,却能收获新技能和新朋友。

“社交连接”创意

  • “主题派对”:组织或参加一个以“双十一”为主题的创意派对,复古未来风派对”、“感恩分享会”或“交换礼物派对”(礼物可以是自制的手工品)。
  • “给未来的自己写封信”:找一个安静的下午,给一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谈谈现在的梦想、困惑和对未来的期许,封存起来,等明年双十一再打开。
  • “感恩日”:利用这个“购物节”的契机,向生命中需要感谢的人表达谢意,可以是一通电话、一条信息,或者一份精心挑选的小礼物(重在心意而非价格)。

社会与城市级创意

将双十一的创意放大到整个社会层面。

  • “城市艺术装置”:在城市地标或商业区,用回收的快递盒、废弃塑料等双十一“产物”搭建大型艺术装置,引发公众对消费主义和环保的思考。
  • “双十一创意市集”:由政府或社区组织,不售卖大规模生产的商品,而是鼓励手工艺人、独立设计师、艺术家、美食家等摆摊,展示和售卖独一无二的作品。
  • “24小时创意马拉松”:发起线上线下联动的创意比赛,主题可以是“如何让双十一更环保”、“未来购物方式畅想”等,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

创意双十一,核心在于“创造”而非“消费”。

它可以是:

  • 一个品牌讲述的动人故事。
  • 一次消费者与自我的深度对话。
  • 一场朋友间共享的欢乐派对。
  • 一个社会对未来的积极畅想。

让我们不再被“买买买”的洪流裹挟,而是主动成为双十一的“创意导演”,用想象力、创造力和情感,为自己和他人创造一个真正值得纪念的“双11”。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