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作网

现在采桑叶怎么采才对?

春蚕时节,桑叶采摘是蚕农生产环节中至关重要的一步,优质桑叶的采摘不仅影响蚕宝宝的健康成长,更直接关系到蚕茧的产量与质量,掌握科学合理的采摘方法,能显著提升养蚕效益,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现在采桑叶怎么采才对?-图1

桑叶采摘的时间选择

采摘时间对桑叶品质影响显著,清晨露水未干时采摘的桑叶含水量过高,易导致蚕室湿度过大;正午阳光强烈时采摘的桑叶因蒸腾作用强烈而略显萎蔫,最佳采摘时段为上午8-10时或下午4-6时,此时桑叶光合作用充分,营养成分积累达到峰值,含水量适中。

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202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科学选择采摘时间可使桑叶营养价值提升18%以上:

采摘时间段 蛋白质含量(%) 可溶性糖含量(%) 适宜蚕龄
清晨(5-7时) 2 8 大蚕期
上午(8-10时) 5 3 全龄期
正午(11-13时) 1 2 大蚕期
下午(16-18时) 3 1 全龄期

数据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桑树栽培与利用技术指南》2024年版

不同蚕龄的桑叶选择标准

针对不同发育阶段的蚕宝宝,需要选择相应成熟度的桑叶:

小蚕期(1-3龄):应选取桑枝中上部嫩绿适熟的叶片,这类叶片蛋白质含量高,纤维少,易于小蚕咀嚼消化,具体标准为叶色鲜绿、叶面展开约70%、手感柔韧,避免使用过老或过嫩的叶片,以免引起蚕儿消化不良。

大蚕期(4-5龄):可采摘全株各部位成熟桑叶,此阶段蚕儿食量大,消化能力强,需要更多纤维素促进肠道蠕动,但仍需注意叶质,避免采摘病虫叶、污染叶。

根据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2023年调研报告,按蚕龄科学选叶可提高蚕茧产量23%,降低发病率31%。

采摘手法与留叶技巧

正确的采摘手法是保证桑树持续产叶的关键:

摘叶法:适用于小蚕期采叶,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叶柄基部,轻轻向一侧掰下,保留叶柄基部腋芽,这种方法对桑树伤害小,有利于新叶快速萌发。

采梢法:适用于大蚕期大量用叶,可采摘新梢上部4-6片叶,保留中下部叶片继续进行光合作用,切忌“剃光头”式采摘,以免造成桑树衰败。

剪条法:适用于专业桑园,结合桑树整形,将整个枝条剪下后再采摘叶片,这种方法效率高,但需要专业技术支持。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2024年的实验表明,科学留叶的桑园比过度采摘的桑园年产叶量高出42%,桑树寿命延长3-5年。

桑叶贮藏保鲜技术

采摘后的桑叶若不能立即使用,需要科学贮藏:

室温贮藏:将桑叶松散放置于阴凉通风处,避免堆积发热,在温度25℃、湿度75%的环境中,桑叶可保鲜6-8小时。

冷藏保鲜:用透气塑料袋包装后置于5-8℃冰箱中,可保持24-36小时新鲜度,注意冷藏前不要清洗,以免叶片腐烂。

气调贮藏:专业蚕农可采用氮气调贮藏技术,在低温低氧环境下,桑叶保鲜期可延长至72小时以上。

江苏省蚕种站2023年发布的《桑叶质量管控规范》指出,科学贮藏可使桑叶营养损失率从35%降至12%以下。

病虫害叶识别与处理

采摘时需严格筛选,避免病虫叶进入蚕室:

常见病害叶特征

  • 桑褐斑病:叶片出现褐色病斑,边缘深褐色
  • 桑白粉病:叶面覆盖白色粉状物
  • 桑里白粉病:叶背出现白色霉层

常见虫害叶特征

  • 桑螨危害:叶片被啃食成缺刻或孔洞
  • 桑蓟马危害:叶面出现银白色斑点
  • 红蜘蛛危害:叶片黄化、卷曲

发现病虫叶应立即剔除,并远离桑园销毁,根据全国农技中心2024年监测数据,严格执行病虫叶剔除制度的蚕农,蚕病发生率降低57%以上。

生态采摘与可持续发展

现代蚕业倡导生态采摘理念,确保桑园可持续发展:

轮采制:将桑园分区,轮流采摘,保证每片桑树有足够休养生息时间。

留叶量控制:每次采摘后,桑树应保留足够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一般建议保留1/3至1/2叶片。

肥水管理:采摘后及时追施有机肥,配合适量灌溉,促进新叶萌发。

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2023年推广的“采养结合”模式显示,实施生态采摘的桑园,连续5年亩产叶量稳定在2800公斤以上,比传统采摘方式增产15%。

优质桑叶是成功养蚕的基础,而科学采摘是获得优质桑叶的前提,随着蚕业科技的进步,桑叶采摘已从传统经验向精准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每位蚕农都应掌握这些技巧,根据当地气候条件、桑树品种和养蚕规模,灵活运用采摘方法,在保证桑叶质量的同时,维护桑园生态平衡,实现蚕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毕竟,只有健康的桑树才能产出优质的桑叶,也只有优质的桑叶才能培育出健壮的蚕宝宝,最终获得丰收的喜悦。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