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我将从“道、法、术、器”四个层面,为你系统性地拆解劝退试用期员工的技巧和流程。

道:核心原则与心态
在采取任何行动前,管理者必须先建立正确的“道”,这是所有技巧的基础。
-
对事不对人,保持专业:
- 心态:这不是一次个人攻击或情感宣泄,而是一次基于业务需求和管理决策的、专业的、程序化的工作交接,你要做的不是批评他,而是告诉他“我们不适合”。
- 话术:全程使用“我们”、“岗位”、“要求”等客观词汇,避免“你”、“能力”、“态度”等主观评价词汇。
-
合法合规是底线:
- 心态:严格遵守《劳动合同法》关于试用期解除合同的规定,程序不合法,即使理由再充分,也可能引发劳动仲裁。
- 法律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一项规定,劳动者在“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被证明”是关键,必须有明确的、书面的证据。
-
尊重与体面是风度:
- 心态:即使员工表现不佳,他/她也曾是公司的一员,给予足够的尊重,不仅能降低对方的抵触情绪,也能维护公司的雇主品牌形象,你公司的口碑,是通过每一次离职员工传递出去的。
- 行动:选择合适的地点、时间,一对一沟通,保护对方的尊严。
-
快速决策,避免拖延:
- 心态:试用期的目的就是相互考察,如果发现明显不匹配,拖延是对员工、对团队、对公司的三重不负责任,继续留任只会让问题更复杂,对员工而言是浪费他的时间,对团队是消耗其他成员的精力。
法:标准流程与法律保障
这是劝退行动的骨架,必须严格执行。
-
证据收集与评估(最关键的一步):
- 明确录用条件:在员工入职时或转正前,必须有明确的、书面的《岗位说明书》或《录用条件确认书》,列明该岗位的具体要求、职责和考核标准,这是判断“是否符合”的根本依据。
- 记录不达标事实:在日常工作中,用具体事例记录下员工不达标的证据。
- 工作产出:任务延期、质量不达标、错误率高的邮件/聊天记录/工作成果。
- 行为表现:多次违反团队规定、沟通不畅的会议记录、缺乏协作的实例。
- 能力评估:技能测试不通过、培训后仍无法掌握核心技能的记录。
- 证据要具体、客观、可追溯:“小王写的报告逻辑混乱”是主观评价;“小王在周三提交的XX报告中,关于A部分的数据与B部分矛盾,且未按模板要求添加图表,经沟通后仍未修改”就是客观事实。
-
准备面谈:
- 准备材料:准备好《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一式两份,盖章)、工资结算单、离职证明(草稿)、所有证据材料。
- 预演流程:自己预演一遍整个谈话过程,确保思路清晰,情绪稳定。
-
执行面谈:
- 时间:选择员工情绪稳定、工作不忙的时间,如下午,避开周一早上或周五下午。
- 地点:选择一个私密、安静的会议室,确保谈话不被打扰。
- 参与人:由直属上级和HR共同进行,HR负责法律程序和文件签署,上级负责解释业务原因。
-
办理离职手续:
- 工作交接:清晰、快速地完成工作交接,避免因人员变动影响业务。
- 薪资结算:按照国家规定和劳动合同,结清全部工资(包括试用期工资)。
- 出具证明:依法开具《离职证明》,且证明中不应包含任何负面评价或违法信息。
- 文件签署:让员工签署《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员工留存一份)和《离职确认书》等文件。
术:沟通技巧与话术模板
这是劝退行动的血肉,决定了沟通的成败。
面谈“四步法”
第一步:开场白(破冰,直奔主题)
- 目的:让对方快速进入状态,减少不必要的寒暄。
- 话术:
- (温和但严肃地)“XX,今天请你过来,是想和你聊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关于你最近在岗位上的表现,我们团队和我本人都进行了一些沟通和评估,经过慎重考虑,我们决定,你的试用期评估未能通过,公司无法与你继续签订正式劳动合同。”
- 要点:开门见山,用“我们”和“公司”的口吻,表明这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集体决定,而非你个人的一时冲动。
第二步:陈述事实(有理有据,对事不对人)
- 目的:用客观事实支撑决定,让对方明白原因,减少情绪对抗。
- 话术:
- “根据我们当初确认的岗位要求,主要有几个方面需要和你说明,第一,在XX项目上,我们对交付成果的要求是A、B、C三点,但你在几次提交中,B和C点的完成度一直不理想(可以拿出具体的工作成果作为例子),第二,在团队协作方面,我们希望你能够主动沟通进度,但几次重要会议后,我们都没有收到你的同步反馈(可以拿出会议纪要或聊天记录),第三,关于XX技能,我们期望你能在两周内掌握,但目前来看,你还需要更多时间(可以拿出培训记录或测试结果)。”
- 要点:
- 引用标准:“根据我们当初确认的岗位要求...”
- 使用事例:“在XX项目中...”
- 聚焦未来:避免说“你以前不行”,而是说“这个岗位目前的要求和你的能力/表现之间,存在差距,我们认为短期内难以弥合。”
第三步:倾听与回应(给予空间,管理情绪)
- 目的:让对方有表达的机会,释放情绪,同时展示你的尊重。
- 话术:
- “我知道这个消息可能会让你感到意外和难过,这是人之常情,你有什么想法或问题,可以随时提出来,我们愿意倾听。”
- 应对常见反应:
- 如果对方辩解:认真听完,然后重申:“我理解你的想法,但我们的决定是基于这些客观事实和岗位标准,公司评估的结论是最终的。”
- 如果对方情绪激动:保持冷静,递上一杯水,说:“我明白你现在很难受,我们可以先暂停一下,等你情绪平复了再继续,但离职的决定不会改变。”
- 如果对方求情:表达同理心,但坚定立场:“我非常感谢你这段时间的努力,也很抱歉,但为了公司和你个人的长远发展,长痛不如短痛,这对我们双方都是一种解脱。”
第四步:明确后续(清晰流程,展现关怀)
- 目的:平稳过渡,完成收尾。
- 话术:
- “HR同事会和你详细说明后续的离职流程,包括工作交接、薪资结算、社保公积金转移等,我们会为你出具离职证明,并确保你的权益得到保障,在最后的工作时间里,希望你能配合我们完成交接,站好最后一班岗,感谢你这段时间的付出,祝你未来一切顺利,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平台。”
- 要点:将话题引向“如何善后”,并送上祝福,展现公司的风度。
器:实用工具与注意事项
工具清单:
- 《岗位说明书》/《录用条件确认书》:作为判断的基准。
- 《试用期工作评估表》:记录员工在关键维度的表现,有量化指标最好。
- 《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法律文件,措辞严谨。
- 《离职证明》:模板标准,只写“劳动合同关系解除”,不写任何评价。
- 《工作交接清单》:确保工作无缝衔接。
注意事项(避坑指南):
- 不要PUA:不要说“你能力不行”、“我们不合适你”这类打击自信的话,聚焦于“岗位不匹配”。
- 不要透露过多细节:不要与其他员工讨论该员工的离职原因,避免八卦和团队不稳定。
- 不要拖泥带水:一旦决定,尽快执行,反复犹豫会给员工错误的希望,也影响团队判断。
- 不要克扣工资:试用期工资必须足额、按时发放,这是法律红线。
- 不要忘记人文关怀:如果条件允许,可以象征性地给予一些“人道主义”
